(
课件网)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 —郭沫若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山东省淄博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 19岁时,他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1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 二· 解题《聊斋志异》 故事的起因(1):(征虫) 故事的开端(2):(觅虫) 故事的发展(3-4):(卜虫) 故事的高潮(5-7):化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 故事的结局(8):献虫 尾声(9):评虫 思考1·作者在情节设置上有何特点? 促织觅而得、得而失、失而复得以及成名一家由悲到喜,由喜转悲,悲极复喜的大起大落。 情节的曲折性:一波三折 明确:求神问卜,成子化虫虽带有迷信色彩,但作者并非宣扬迷信,而是借奇幻想象使主人公绝处逢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在主题上反映了作者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及对腐朽的封建统治者的谴责,增强了悲剧性和批判性。 五、 赏析人物 小说从哪几个方面刻画成名这一人物形象? 【解答】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人物刻画栩栩如生 六、主题思想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它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缴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批判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七、《促织》的艺术特点 情节的曲折性, 题材的现实性, 主题的深刻性, 描写的生动性。 八、文言知识点总结 通假字 1.昂其直/而高其直 2.而翁归 3.手裁举 4.虫跃去尺有咫 5.翼日进宰 6.牛羊蹄躈各千计 7.此物故非西产 8.闻妻言,如被冰雪 9.两股间脓血流离 10.相对嘿然 直,同“值”,价值、价格 而,同“尔”,你的 裁,同“才”,刚刚 有,同“又” 翼,同“翌”,次于“今”的 躈,同“噭”,口 故,通“固”,本来 被,通“披”,披盖 流离,通“淋漓” 嘿同“默” 古今异义 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①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②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2.两股间脓血流离 ①古义:大腿。 ②今义:事物的一部分;量词。 3.儿涕而去 涕:①古义:哭泣,流眼泪。(作名词用则意为眼泪) ②今义:鼻涕。 去:①古义:离开。 ②今义:与“来”相对。 4.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①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②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 5.民日贴妇卖儿 ①古义:抵押、典当。 ②今义:粘贴、贴补。 一词多义 1.责 (1)因责常供/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 (2)每责一头(索要,索取) (3)以塞官责(责任, 差使) (4)受扑责时(责罚) 2.靡 (1)靡计不施(无,没有) (2)虫尽靡(败退,失败) 3.顾 (1)成顾蟋蟀笼/徘徊四顾(看,动词) (2)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但、只是、不过,连词) 一词多义 4.发 (1)窃发盆(打开) (2)探石发穴(掏、挖开) (3)无毫发爽(毛发,头发) 5.岁 (1)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 (2)成有子九岁(年龄) (3)后岁余/不终岁(年) 6.益 (1)死何裨益(好处) (2)成益愕/成益惊喜(更加) 一词多义 7.故 (1)此物故非西产(本来) (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8.上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 (2)见虫伏壁上(上面) (3)上于盆而养之(放置) (4)以金笼进上(皇上) 一词多义 9.强 (1)乃强起扶杖(勉强) (2)少年固强之(迫使) 10.然 (1)成然之(意动用法,认为…是对的) (2)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 (3)俨然类画(副词词尾,……的样子) (4)庞然修伟/相对默然(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