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131612

8《红楼春趣》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131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红楼春趣,教案
  • cover
《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恰、屉”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 2.默读课文,能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说出对宝玉的印象。 教学重点: 能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点: 能说出对宝玉的印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读过《红楼梦》吗?里面的人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一个片段。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农村的孩子读过原著的很少,但是对林黛玉会有一定的印象,由知道的角色导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读“学习提示”,明确本文学习要求。 1.学生阅读“学习提示”。 2.交流:学习本课完成哪些任务。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阅读,教师要少讲,把时间交给学生。阅读“学习提示”,提炼问题,就是在引导学生既要读进去更要“读出来”。) 三、复习旧知,迁移运用阅读方法。 思考:学习前面有关原著的课文时,是怎样读懂课文内容的? 小结: 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借助资料; 结合生活中听到的或是在电影、电视上看到的。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和前面两篇文章一样也是原著的一个片段,部分语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前面文章中已学到一些方法,本篇课文要学会应用,从而更好地运用到名著的阅读中。) 四、阅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放风筝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趣事? 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用笔勾画或写出自己的理解。 2.反馈交流: ①故事的起因是众人拾得一个风筝,从宝玉的语言体会到他心肠好,善良。 随文学习生字“恰”“屉”“鬟”“嫣”“晦”“讳”“晦” 读语句了解字意及语句之意。 ②经过是众人拿风筝的情景,体会到宝玉没有一点公子的架子。 随文学习生字“墩”“籰”“钗”“敞”“雯”“袭” 读语句,了解字意及语句之意。 ③结果是大家都把风筝放飞了,有趣的事是宝玉的美人风筝放不起来,恨得把风筝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从这些言行举止中,可以看出他十分率直、纯真。 最后众人都把手中的风筝放飞的情景也很有趣。 指导读准多音字“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留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迁移运用前面已学过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五、拓展阅读,辅助了解“放风筝”的意义。 1.默读“阅读链接”,思考: 文章围绕“风筝”写了哪些内容? 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交流读后感受。“放风筝是放晦气的”这一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拾风筝 心肠好 红楼春趣 取风筝 没有架子 放风筝 率直、纯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