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152865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966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教学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材地位 (1)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强国行列,它们的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大众教育、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理解现代社会现状的形成及第 6 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造成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继而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学好本课,对学生整体把握19世纪末20世纪初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和根本动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1)初三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因此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系列成就,教师不需要过多讲述,学生可通过自学总结完成。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全面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引发的人类生产生活、经济结构、生态环境和国际关系等领域的重大变革和深远影响。 (2)但初三学生在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阶段特征和根本动力,通过比较归纳重大历史事件从而感悟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辩证看待评价历史事件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爱迪生和他的主要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等史实; (2)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让学生掌握史料实证的核心方法。 (3)通过探讨科技发展的利弊,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一把双刃剑,培养学生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落实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教法学法 (1)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教法上主要采用创设情景法、设置问题法、归纳总结法;学法上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讨论学习法,表格归纳法。 (2)针对本课的教学难点,教法上主要采用设置问题法、史料教学法、分析比较法;学法上主要采用讨论学习法,分析比较法、表格归纳法。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一:假如今天停电了,会发生什么? 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列举停电的后果。 用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直接导入,加深学生对电的重要性的体会。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PPT展示法拉第的照片和简介 问题二:电是怎么产生的呢? 学生结合物理所学知识讨论得出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的应用的理论基础。 与导入的问题紧密相连,进一步追问学生。 2、展示发电机、电动机及发明人照片。 学生观察照片 展示照片,加深学生印象。 3、问题三:电力有哪些应用发明?发明者是谁? PPT展示电灯、火力发电站、爱迪生照片。 学生结合课本及生活常识回答问题,知道爱迪生是发明大王。 用学生熟悉的电灯引出爱迪生和其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就。 4、PPT展示爱迪生其他发明照片。 学生观察照片 5、问题四:除了电以外,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哪些领域的成就? 学生根据课本18页至21页的内容,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表格归纳。 展示其他领域的发明图片,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按照表格订正自己答案,完善知识框架。 6、PPT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图片。 学生根据图片分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问题五:你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些成就最突出、影响最大?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分享观点。 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