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171137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220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
  • cover
涉江采芙蓉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涉江采芙蓉》是人教部编版语文教材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单元的第二首诗歌,它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也有着独特的价值。必修(上册)多以情景交融的诗歌为主,《古诗十九首》就在其中。《涉江采芙蓉》即为《古诗十九首》中一首借景抒情的五言古诗,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艺术还是在思想,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基本掌握了诗词鉴赏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有了一些积淀,兴趣渐浓,这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热爱古代诗歌的一个前提。我们学校的学生们理解诗歌大意并不难,但缺少对诗歌的个性化解读和深入思考,而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所以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合作探究法、反复朗读法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设计思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样的要求,本教学设计着重从高一学生基础出发,以诵读体悟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等多种方法把重点放在掌握诗歌朗诵节奏,把握诗歌意象和意境,探究抒情主人公身份,以此夯实学生基础,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五言诗朗诵节奏,熟读、 背诵,感受诗歌语言“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的魅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中意象的选用和意境的营造,了解赏析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抒情主人公孤独的愁思及怀人之情,尝试提炼诗歌意象,感受意境。 文化传承与理解:走进诗歌,培养古代诗歌阅读兴趣,激起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意象,品味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抒情主人公孤独的愁思及怀人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体悟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 资源与工具:人教版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百度文库,希沃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诗情词意入课来 1.播放视频,诗句导入,渲染情境。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同学们,这首诗是泰戈尔《飞鸟集》的著名诗句,自古以来“爱而不得”往往最让人神伤,更让人痛彻心扉地往往是生离而非死别。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来自《古诗十九首》的《涉江采芙蓉》,一起走进诗歌,去感受那份绵延而悠长的愁思。 2.关于《古诗十九首》 东汉末年,很多男子游宦京师,远离江南,追求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但那个动乱、社会思想大转变的社会却往往给他们无情的打击,这些文人不得不面临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古诗十九首》正是文人们的真实情感写照。 《古诗十九首》作为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编者把19首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它们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都没有题目,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自然质朴、不事雕琢,是我国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说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二、初读诗词会其意(指导诗歌朗诵,注意五言诗节奏) 1.教师范读,提示重要字词和节奏。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男生整体试朗诵,并加以指导。 3.女生整体试朗诵,并互评。 4.再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