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183647

15 真理诞生干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二课时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670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真理,诞生,百个,问号,之后,第二
  • cover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能了解每一个事例的表达顺序。 2.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重点 能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能了解每一个事例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借助表格,回忆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教师指名回答) 出示表格: 提出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论证观点 现象 “ 问 号 ” 发明或发现 事例1 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变红了 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 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 样的物质 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反应 石蕊试纸 事例2 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 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 凹陷部分,竞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 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大陆漂移学说 事例3 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 动 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 会是什么关系呢 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得出的结论: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2.师:是啊,作者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又用三个具体事例说明了自己的观点。作者在写每一个事例的时候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去学习一下吧。 【设计意图】 遵循“温故而知新”的教育规律,在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品读文本,感悟写法 1.默读全文,说一说文中提到的三个具体事例分别出现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预设: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写的是第一个事例。课文第四自然段写的是第二个事例。课文第五自然段写的是第三个事例。 2.聚焦第一个事例。 (1)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自然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事例的。 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②小组交流讨论。 ③集体汇报。 预设:课文先写波义耳发现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变成了红色,然后写他对这一现 象产生了一连串的疑问,接着写他为了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做了许多实验,最后写他发现了大部分花草受到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并利用这一特点制成了石蕊试纸。 师:你能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每一个步骤吗 出示:发现现象———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取得成果 (2)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波义耳能有这个科学发现呢 边读边在书上做一下批注。 ①学生品读课文,边读边批注。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②集体交流。 预设:从“敏感地意识到”“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 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 质 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许多实验”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波义耳善于观察,而且能不断地挖掘问题并且反复去实验验证。 师追问: ①实验室里只有波义耳一个人吗 如果有其他人,那他们为什么没有发现 这个现象 ②波义耳提出的这一连串问题之间有关联吗 ③波义耳从发现这一现象到石蕊试纸问世中间经历了什么呢 带着这些问题品读第三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题。出示: ①波义耳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所以他关注到了 的现象。 ②波义耳不仅关注到了这种现象,而且 ,并且 。 ③波义耳经过 ,最终发明了石蕊试纸。 3.用上面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第二和第三个事例。 (1)边读边思考:①课文还列举了哪两个事例 这两个事例是如何印证作者的观 点的 ②这两个事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③这两个事例中的主人公是怎样发现“真理”的 预设:另外两个事例是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和阿瑟林斯基发现人在睡觉的情况 下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