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254646

12《祝福》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85949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祝福,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祝福》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为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少年活泼可爱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迂腐的孔乙己,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小说集: 1.《呐喊》,收集1918———1922年的小说,如《狂人日记》、《药》、《一件小事》、《阿Q正传》、《故乡》、《社戏》、《孔乙己》等,共14篇。 2.《彷徨》,收集1918———1922年的小说, 《祝福》是第一篇,另外还有《伤逝》、《离婚》等,共11篇。 3.《故事新编》,收入1922———1935年间所作的八篇作品,如《非攻》、《铸剑》、《理水》等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包括《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等回忆性散文。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而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等。 三、介绍背景,揭示主题。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四、解题 “祝福”原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风俗,是当地一年中最为隆重的祭典,以祭神祭祖、祈求祝福为主要内容,极为庄严肃穆,一定在深夜举行,不允许妇女参加。 五、检查预习: (1)字词。 寒暄(xuān) 银镯子(zhuó) 陈抟老祖(tuán) 悚然(sǒnɡ) 踌蹰(chóu chú) 不更事(ɡēnɡ) 谬种(miù) 雪褥(rù) 两颊(jiá) 新正(zhēnɡ) 草窠(kē) 牲醴(lǐ) 驯熟(xùn) 窈陷(yǎo) 捺上花冠(nà) 尘芥(jiè) 荸荠(bí qi) 蹙缩(cù) 歆享(xīn) 蹒跚(pán shān) (2)、文化知识 (3)文学常识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 明确: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情节的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四、分析课文。 1.整体感知: 问:自读文章,简要概括小说内容,不超过30个字(不含标点符号)。 “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见证了祥林嫂在祝福之时悲惨死去。 2、文本研讨 “谁是凶手”系列之祥林嫂死亡事件 ———《祝福》探究式学习 情境任务:请同学们细读文章,分小组讨论,依据文本内容完成祥林嫂死亡事件刑侦报告。 祥林嫂死亡事件刑侦报告 梳理案件 受害人剖析 嫌疑人剖析 死亡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