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267541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188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
  • cover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能根据具体事例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3、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正确理解课题的含义。 2、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叶永烈图片)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叶永烈) 那么你们对他又有哪些了解呢? 指名回答,教师补充(出示简介)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叶永烈先生写的。(出示课题) 3、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1)齐读课题。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3)小结:有了停顿,有了重音就有了节奏,读课题如此,读课文也是如此。 请再有节奏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1、2自然段,明确观点 1、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议论文(板书:议论文),议论文往往围绕着一个核心观点展开论述。那么,这篇课文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呢?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观点) 2、学习第1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个段落直接提出了这个观点! (2)指名回答。(板书:开头:提出观点) (3)(出示第1自然段)齐读第1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课文开头就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了这个观点,那么课文又是怎样解释这个观点的呢?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解释这个观点的段落。 ①指名交流汇报。 ②(出示第2自然段)请同学们像读课题一样干脆利索地自由练习朗读这个段落。 ③通过朗读我们发现这个自然段的语言表达逻辑很严密,这样的句段在朗读的时候我们要读得有节奏。 ④谁来试着有节奏的朗读第2自然段? (评价:这么难读的句子你能读得这么流畅,真棒!) ⑤我们也来像她一样有节奏地朗读这段话,请齐读第2自然段。 (2)引导理解“?”和“!”的含义。 过渡:刚才我们读的这个段落,你觉得哪个地方的语言表达特别有意思? (把“?”拉直变成“!”) ①(课件出示)在这一段话中,“?”和“!”有什么含义呢?它们各指什么呢? (“?”的含义是:发现问题,不断追问;“!”的含义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②(课件出示)那么,“把‘?’拉直变成‘!’”表示的意思和文中哪句话相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③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形象、直观、易懂) 过渡:同学们,刚才你们非常棒!找到并且研究了这些重点句子、段落。那么这些句子、段落在课文的什么位置?(开头) 4、小结:在议论文中,文章的开头部分一般要提出观点。(板书:开头:提出观点) 提出观点之后,接下来就应该要———证明观点。(板书:中间:证明观点),看来同学们课前做好了充分的预习准备,知道证明观点。 三、学习第3—5自然段,理解事例 1、初步了解,概括事例。 (1)那么,课文又是怎样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关键:用了三个事例) (2)这三个事例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呢?(3、4、5自然段) (3)(课件出示)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3—5自然段,然后小组合作交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个事例。 ①学生合作交流,师巡视指导。 ②指名交流汇报。 ②教师归纳补充。(课件出示) 事例1:波义耳发现紫罗兰花瓣遇到盐酸会变红,并制成石蕊试纸。 事例2:魏格纳从世界地图上板块的凹凸吻合以及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海陆的起源。 事例3:阿瑟林斯基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眼珠转动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