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293203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1556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 cover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教学目标 了解民族大团结的概念,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概况和意义;国家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西部大开发;通过对教材中插图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形成积极进取、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态度,并逐步树立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贡献的人生理念。 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 难点 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意义。 新课导入:展示几个少数民族的服饰,让学生猜图了解不同民族都具有各自特色,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教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的实施是有法律依据的。 史料1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史料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 史料3 省级民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表。 地区 成立时间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10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   教师: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教师总结: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立此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教师: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写入法律说明了什么?宪法的哪一内容属于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 学生: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政策和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前提: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教师:根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我国成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什么?目前,我国全国已经建立了几个民族自治区? 学生: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目前,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和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 教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何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确实起到了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那么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实现了吗? 二、共同繁荣发展 史料1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落后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