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297852

2.3《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共33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161525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2-2023,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壹 叁 贰 肆 诗歌阅读 “四部曲” 初读感知 精读感受 赏读感悟 美读感情 壹 初读感知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读准字音 读清句读 读出轻重 读好停顿 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 薄壁 彷徨 楔入 罅隙 锈蚀 (bó) (páng) (xiē) (xià) (xiù shí) 简单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简介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1950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大的诗歌个性。其代表作有《慈航》《划呀,划呀,父亲们!》《意绪》《哈拉库图》等。 写作背景 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波及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反右派斗争。这一运动后来被严重扩大化,一大批响应党的号召仗义执言的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被错误的确定为“右派分子”,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 《峨日朵雪峰之侧》作于1962年,这个时间的昌耀,正在距峨堡乡不远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虽然诗人一直处于满怀冤屈、艰难存世的状态中,然而诗人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依然呈现出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展现着生命的坚毅与坚韧。 贰 精读感受 题目“峨日朵雪峰之侧”的“侧”如何理解 雪峰之侧半山腰。 你读出了哪些情感?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在狂热的时代背景下,“这”“仅能征服的高度”指他这种游离于时代和现实之外的清醒和理智。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 诗人早年曾经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理想和热情,而在严峻的现实面前,诗人依然保持着生活的信心,但这样的信心已不再是少年的狂热,而是多了审慎和清醒,多了对生活内涵的深刻的体认。 “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这显然不是攀登者当下的场景,而是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生存状态的写照,更是诗人精神生活的写照。那荒谬年代的所谓理想、所谓信念、所谓追求,不过是堆砌上去而根基根本不会稳固的“石砾”,它们只能有“滑坡”的下场。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层底被撕裂的细节,从侧面表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这是登山者的努力,也是攀缘者的挣扎。在坚守、占据自己的高度时其艰难和痛苦可想而知。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脱离险境后,诗人体会到征服自然的成就感,因此渴望与雄鹰雪豹这些征服自然的勇者为伍。这是生命意志和生命强力的伟岸展示,呈示在这种高度的生命必定是强健和雄壮者的生命,定格在这种险峰的姿态必定是胜利者的姿态! “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营造出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个协调的整体描绘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叁 赏读感悟 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 太阳、石砾、雄鹰、雪豹、蜘蛛。 为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