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316831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群文阅读 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198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群文,阅读,教案,2022-2023
  • cover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群文阅读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两篇文章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新教材的编排特点要求我们秉承“人文主题+学习任务群双线规划的原则组织教学。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新教材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新课标》中提出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同时强调要加强群文教学,我的本堂课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学情分析】 高一现阶段的学生,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理解,积累了一些基本的古诗词知识,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班级大部分学生对阅读学习较为热情,能够有自己的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对群诗阅读接触较少,因此本节课要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感情诵读诗歌,找出诗眼,分析两首诗歌的写作思路。 思维发展与提升:整体把握诗歌情感,在文本和时代大背景下体会“志士”与“隐士”形象,比较诗人不同的生命状态,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审美鉴赏与创造:对比两位诗人形象的基础上跨越时空扮演人物选择。 文化传承与理解:分析诗人的人生志趣和生命追求,理解诗人的生命思考,联系自身实际思考“志"与“隐”。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透过诗歌分别感悟曹操和陶渊明在乱世之中的人生志趣和生命追求。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人的生命思考基础上,联系自身实际思考志与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文本探究 学习活动一:诵读体会,找出诗眼。 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找出诗眼。 学习活动二:品读情感,分析人物。 1.你从《短歌行》中,看到一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短歌行》塑造了一位求贤若渴、心忧天下、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士形象。 2.你从《归园田居》中,看到一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归园田居》塑造了一位的向往田园生活、厌恶黑暗的官场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士形象。 学习活动三:比较人物,激发思辨。 《短歌行》塑造了一位求贤若渴、心忧天下、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士形象。《归园田居》塑造了一位的向往田园生活,不学巧伪、不为名利的隐士形象,一“忧”一“归”,分别体现出曹操和陶渊明不同的人生志趣。 小组合作:比较二人不同的人生志趣,探讨你是如何看待曹操的积极入世,陶渊明归隐的呢 学习活动四:角色扮演,时空碰撞。 出世与入世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两大选择,假如他们穿越时空相遇,会对对方说些什么呢 请一名支持曹操选择的同学扮演曹操,一名支持陶渊明选择的同学扮演陶渊明,展开这场世纪对话,劝说对方改变原有出世或入世的观点。 学习活动五:体会志隐,职业选择。 经过数十载寒窗苦读,你即将面临职业的选择: ●A、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承担探月工程的相关工作,因为涉及到国家保密工作,你可能牺牲很多休息和陪伴家人的时间,甚至要数十载隐姓埋名。 ●B、家里安排你回到当地,从事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你可以有很多时间享受生活,追求自由。 结合今天的学习和分析,你会做出什么选择 三、课堂小结 两首诗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感情的强烈程度和思想差异也十分巨大。教材编者将二者一前一后,编入同一课中,大有深意。除了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体会不同诗歌的风格、情感和艺术手法,使学生学会知人论世、赏析古诗,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人生思考和哲学道理人的选择与追求是多元的,积极入世与出世自安表面矛盾,实质却是相互补充。入或出,皆为追求精神的满足、诗意的人生。 四、布置作业 班级公众号开设为你读诗”栏目,邀请大家向公众号投稿。从两首诗中选取一位自己喜欢的人,为他们写一首诗或一篇散文。 五、板书设计 感志士之慨,悟隐士之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