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320873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高一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精品课件(共58张PPT)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339981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五,编版,PPT,58张,课件,精品
  • cover
(课件网)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 第五单元 部编版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语文 激趣导入·快速了解《乡土中国》 目录 CONTENTS 01 素养引领 02 相关知识 03 任务设计 当前环节 01 素养引领 素养引领 本单元所讲内容属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新课标学习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我们通过阅读学术论著,了解学者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以及陈述学术见解的思维过程和表述方式,借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升自己专著研读和专题研讨的能力。 素养引领 学术著作《乡土中国》描写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传统农村入手研究中国基层生活,缘于作者对中国乡土社会的了解和情感,这是一种可贵的文化自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当前环节 02 相关知识 《乡土中国》·作者介绍 费孝通(1910—2005),字彝江。祖籍江苏吴江。著名社会学家。1936年赴英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副教务长。1949年后历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等职。 《乡土中国》·作者介绍 曾获美国马林诺夫斯基纪念奖、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的赫胥黎奖章、菲律宾“麦格赛”社会领袖奖等奖项。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民族与社会》《行行重行行》《乡土重建》等。其中,《乡土中国》及《生育制度》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 《乡土中国》·写作背景 《乡土中国》来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这些文章于1947年6月至1948年3月在上海的《世纪评论》上连载,后又出版成书。 1930年费孝通进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读书,开启了他的社会学人生。此后又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师从俄国人类学家史国禄,留学英国时又师从人类学大师马林诺斯基。这一系列的教育经历为他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费孝通学成归国后,执教于云南大学,主持了社会学实地调查工作站,在当时时局紧张、物质条件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做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乡土中国》·写作目的 《乡土中国》成书缘由正如费孝通先生在《重刊序言》中所说,他是想借“乡村社会学”这个讲台来追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 《乡土中国》·内容简介 1.主要内容 《乡土中国》一书收录了14篇论文:《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 《乡土中国》·内容简介 2.各篇简介 第一篇 《乡土本色》,开宗明义,点明中国社会的乡土性的原因及特点。在这一篇中,作者从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切入,探讨了乡下人的“土气”所涉及的“信用”以及中国乡土社会发展的农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在这里礼俗社会指的是“熟悉人”的社会,是带有乡土性的;而法理社会则是“陌生人”的社会,是“机械的团结”。通过这两种社会的比较,赞扬了乡土社会的“本色”———土气。 《乡土中国》·内容简介 第二篇 《文字下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