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337447

纲要上册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8211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纲要,国家,格式,教学设计,巩固,多民族
  • cover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1)针对本课主题的分析 教材的单元标题为《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引言对本课的定位为“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根据单元定位和课标规定,本课教学主旨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要通过对两汉兴亡的了解,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为什么要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怎么样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意义?在落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针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本课针对统编版教科书第一单元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内容设计,从内容上看,本课上承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下启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本课共包含四目内容,分别是:1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2西汉的强盛:3东汉的兴衰:4两汉的文化。从纵向上来看,本课涵盖两汉四百余年历史,时间跨度大。从横向上看,本课内容设计经济、政治、军事及文化等方面,内容庞杂。本课讲述西汉与东汉建立到灭亡的全过程,认识两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使学生明确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的时代特征。另外,每一目内容包含一个学习聚焦,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本目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内容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针对的学生是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刚刚经历完义务教育阶段,对汉代历史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对楚汉之争、“文景之治”、汉武帝、光武中兴丝绸之路等与汉代有关的典故、人物有初步的了解。对西汉与东汉的时空关系,以及两汉所处的时空位置具备简单的认知。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能够简单概括和归纳史料的主要内容,并表达自己对史料的理解另外,中学生对历史人物较为感兴趣,并乐于接受教师有新意的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秦汉朝疆域图明确汉代疆域的四至及汉代疆域的扩大(时空观念); (2)梳理汉武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措施,及光武帝平定割据势力、“协和万邦”等史实基础上,能够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角度认识两汉巩固封建多民族国家统治的意义(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从汉武帝和汉光武帝生平及其巩固统治的措施中,认识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汉武帝削藩、开疆拓土、巩固统治的措施。 (二)教学难点 两汉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意义。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PPT展示: 谥号是古代中国人为了评价逝去的人(帝王)而议定的评价性文字,该文字往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两汉历史当中,有两位皇帝溢号中带“武”字,一位是汉武帝刘彻,一位是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他们二人的谥号中都有一个“武”字,而一个是武,另一个却是光武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本课的内容。 聆听教师的讲述 从两位帝王谥号入手,将汉武帝和汉光武帝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兴趣。 一·汉武帝———大一统的强化 (一)有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