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350748

6.1.3 设计原电池 化学电源 教学设计(共一课时)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2615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化学,6.1.3,第二,必修,2019,人教
  • cover
《设计原电池 化学电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化学能与电能”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化学反应规律的内容,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相比,“化学能与电能”概念的建构过程具有丰富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价值,是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都要重点学习的内容。该内容可以安排2课时。第1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原理之间的关系,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简单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第2课时设计原电池与常见的化学电源。 新课标的内容要求: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转化,以原电池为例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学业要求:能举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例,能辨识简单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并能分析简单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因此,该节内容重点是要让学生体验作为不同角色的工作者,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理论知识,增强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学情分析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烧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化学能与电能》的第一课时学习了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原电池的条件。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课时设计:通过简单原电池装置的设计,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然后了解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电源的原理,电极材料,电子流向等,既增强了学生的分析、综合、应变能力,同时又促进了对原电池原理的进一步理解。 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会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知道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等化学电源的特点。 3.掌握构成电池的要素,了解不同电极材料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评价目标】 1、科学探究:认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及其原理,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2、创新意识:利用原电池原理能设计原电池。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会分析物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与物质微观结构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简易原电池装置的设计 2.教学难点:简易原电池装置的设计 五、教学方法 情境引入法、任务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法、查阅资料法 六、教学设计思路 化学电源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导出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的各种电池的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然后依次的分析,各种化学电源的原理,电极材料,电子流向,电池的缺陷,既增强了学生的分析,综合,应变能力,同时又促进了对原电池原理的进一步理解。 七、教学流程 问题导入-水果电池思考-设计原电池-评价任务 问题引入-化学电源-评价任务 课堂小结-课堂练习 八、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设计原电池 [温故知新]原电池的构成要素 思考、回答 [问题导入]近年来野外生存的真人秀节目在各大卫视频繁播放。某节目中野外生存达人用一个柠檬、一排铜钉和一排锌钉制作的水果电池用于野外生火。你是否也可以制作一个这样的“超级柠檬电池”呢?请根据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完成P37探究(小组实验): 阅读课本P37探究,完成分组实验 [提出问题]通过该探究,你得到了哪些启示?(提示:可从水果的作用,电极材料的注意事项,不同材料做电极的效果等进行汇报) 思考、讨论、分享 [评价任务] 1、2、3 完成评价任务 环节二: 化学电源 [引入问题]生活中使用的电池都有哪些? 思考、讨论 分别介绍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发展中的燃料电池等 学习、思考、讨论 [评价任务]4、5 完成评价任务 环节三: 课堂小结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电极类型判断 整理笔记 板书设计 十、课堂测评 1.某兴趣小组设计的简易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作正极 B.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C.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电子由铜片经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