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青海民歌,会唱《半个月亮爬上来》这首歌曲旋律,学习升记号 (二)过程与方法 欣赏、聆听、对比、参与互动与拓展,感受其给歌曲带来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音乐的意境,感受歌曲的甜美与幽静喜欢民歌。 2学情分析 八年级这一时期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为此,我力求音乐课新鲜、奇特、活泼。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主要通过"听"、"唱"、"演"、"创"等手段,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思想内涵,通过图像资料和作品内容来了解少数民族的风格。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合唱的艺术魅力,充分感受歌曲的风格。 难点:演唱出歌曲的意境。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第二单元《黄河两岸的歌》展示图片,如何走进黄河两岸的歌的途径 1聆听黄 河两岸不同 风格特色、 不同情调、 不同品种的 民歌与乐曲。 2模仿民 歌手的演唱, 熟练后按自 己的理解与 创意演唱、 演奏,抒发 自己的情感。 唱 3、观看民 间歌舞的音像视频,模仿民间舞蹈姿态而随音乐律动。 动 4听辨民 歌的节奏组合、旋律走 向、调式特 色,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去民 歌风格特色的形成。 析 5运用你感受到的民 歌风格特色 去创作属于你的歌 二、新课教学 1、初步欣赏《半个月亮爬上来》作品简介 《半个月亮爬上来》是一首古老的青海民歌,最初是由作曲家王洛宾在新疆收集、整理、改编而成的,回到青海以后,就把它改编、定稿。所以说《半个月亮爬上来》其实是一首在青海创作并流传的新疆民歌,旋律具有浓郁的西北风情,浪漫且抒情,曲调优美,意境深远,易于学唱而流传全国。后来,这首歌又被广东省歌舞团的蔡余文老师,改编成了建国后的第一首无伴奏合唱。 此曲合唱短小、精炼,富有合唱音乐所特有的协调感,表现了年轻人的爱情生活,虽然带有情歌的色彩,但更多的是表现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是一首流传甚广,深受好评的歌曲。 2、作者王洛宾简介 (1)西部歌王 王洛宾(1913———1996),汉族,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籍贯北京。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他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 (2)代表作品 《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并且荣获国家颁发的“金唱片特别创作奖”《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青春舞曲》和《在银色的月光下》等西部民歌,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已成为中华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为表彰他为20世纪中华音乐传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7月授予他“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3)贡献 王洛宾他毕生共搜集、整理、改编、译配大西北民歌1000余首,《半个月亮爬上来》是他在新疆买葡萄干的时候听到当地人随意哼唱的一段音乐,之后整理成歌曲并在青海流传开来,让全国人民知道了这首优美的歌曲。 蔡余文:广东省歌舞团作曲家,将《半个月亮爬上来》改编成无伴奏合唱,并将其流传到全世界! 学唱歌曲 初听歌曲,歌曲给你怎样的感觉? 安静、甜美 思考,歌曲是几拍子的?第一拍是强拍吗? 四拍子、不是 复听歌曲,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可分几段? 歌曲表现了青年人的爱情生活。全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段体写成 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么的? 无伴奏合唱 介绍‘无伴奏合唱“ 无伴奏合唱是指仅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多声部音乐表演方式,也包括为此写作的声乐曲。无伴奏合唱源于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堂的唱诗班(圣乐团)。自文艺复兴后期起,才渐渐成为世俗音乐演唱形式。 无伴奏合唱能充分发挥男女不同声部、声区、音色的表现力,并在整体上保持音质的协调和格调的统一。在长期的发展中,无伴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