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386579

古诗词诵读《静女》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385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古诗词,诵读,静女,教案,2022-2023,学年
  • cover
《 静女 》教案 一、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二、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与内容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三、教材分析 必修课程学习要求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中国古代作品,读懂文章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单元解读 古诗词诵读 学习提示 这是一首古老的爱情诗。开篇先以男子之口,引出一位娴静而美丽的女子。接着叙述她原本与男子约定相会,却“爱而不见”,令男子独自徘徊,这样的逆转,表现了爱情萌发时的甜蜜和欢乐。接下来说静女赠送的彤管很美丽、讨人喜爱,后面又退一步说并非彤管好,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的。如此反复借彤管“表白”,其实都是抒发对静女的爱,真实且有情趣。诵读这首诗,思考“彤管’这类美好事物在诗中的象征作用,感受反复、逆转的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六、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接触过《诗经》,现学习同类型诗歌,对字词的把握难度不太大,对领悟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表达情感有一定难度。 七、教学目标 让学生以“古诗词阅读五看”为主线,①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诗歌风格。②对照注释翻译全文,知晓诗歌大意,品析诗歌语言。③反复诵读,鉴赏诗歌的表达艺术,感知作者情感。 八、教学重难点 品析诗歌语言,鉴赏诗歌表达艺术,反复朗读,感知作者情感。 九、学法指导 讲授式指导法、渗透式指导法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看过唐宋作家写爱情诗,也看过现当代作家写感情笔录,而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一首写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的诗歌,而且是以男性口吻行文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静女》。 讲授新课 带领学生回顾学习主线:古诗词鉴赏“五看” 一看整体,知体裁 二看题目,知题材 三看作者,知背景、风格 四看注释,知大意 五看内容,知情感 1.看整体,知体裁 学生活动1:让学生泛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体裁。 教师总结: 本诗的体裁是四言诗。 2.看题目,知题材 学生活动2:让学生分析本诗题目,思考文章题材。 教师总结: 本诗题材为———爱情诗。 3.看作者,知背景、风格 学生活动3: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知晓本诗的写作背景。 教师总结: 佚名:佚名是一个汉语词语,亦称无名氏,意思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 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