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集体舞)跳竹竿 1、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跳竹竿》。 2、体验跳竹竿舞蹈,能感受欢乐的情绪,培养节奏的律感。 3、能在演唱和集体舞表演中增强合作精神,培养创新意识。 4、能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对黎族歌曲、舞蹈和文化习俗产生浓厚兴趣。 2、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着一定的兴趣。但由于每班人数多、年龄小、组织纪律性较差,特别是在集体跳竹竿舞时,要控制好课堂纪律,其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存在个别差异,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3、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树立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节奏韵律感。 难点:指导学生运用声势动作、律动等方式参与音乐、表现音乐。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一)美丽的海南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世纪如春,有风光奇特的五指山,还有与山林交相辉映、满江碧透的万泉河,这就是我国有名的旅游胜地--海南。 (二)幸福的黎族人 1、恒拍踏步,体验旋律。 师:让我们用轻巧的舞步一起跳进黎族人生活的地方———美丽的海南岛。学生随乐原地踏步、拍手,每两句听到小堂鼓X X的节奏时,跳步、拍手。 X X | X X | X X | X X | 脚 脚 手 手 脚 脚 手 手 师:海南最早居住的人是黎族人,他们最出名的是竹竿舞,你能按照这种舞步跳过一根又一根的竹竿吗,地上有四条线,同学们想象成竹竿,谁能跳过它呢 请同学跳一跳。 老师跟音乐示范。 学生跟音乐原地跳一跳。 设计意图:在律动中熟悉旋律,体验恒拍和乐句的划分。在律动活动中掌握竹竿舞基本舞步“跳跳、拍拍”的基本步伐,为集体舞教学做准备。 2、师生接龙,感受童谣。 (1)教师示范读童谣。 师:看着我们跳得这么开心,黎族人民唱起了欢乐的童谣。(教师跟音乐读童谣) (2)师生接龙。老师用小堂鼓敲击节奏,学生模仿,逐步接龙“啰哩”和后半句。(师:黎族人民很热情,邀请你们加入他们,帮助他们演唱啰哩部分)(让我们再为他们分担后半句) X X | X X | X X | X X | 边 边 面 面 边 边 面 面 (3)声势律动读童谣。小堂鼓伴奏,学生分组拍腿律动,模仿“鼓边和鼓面”的声响。 设计意图:从童谣入手,以小堂鼓敲击节奏帮助学生掌握二拍子韵律,体会对歌的民俗风味,感受黎族人民欢快、热情的情绪。用声势律动为打竹竿做预备练习。 3、师生合作,学唱歌曲。师:歌声响起,黎族人请我们和他们载歌载舞。你们听。 (1)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旋律。 (2)用wu和lu哼唱旋律。 (3)师生接龙。 第一遍。用柯尔文手势唱准啰哩部分的音符。 第二遍。教师唱歌词,学生接唱衬词啰哩。唱出舞步轻快的感觉。 第三遍。分组接龙演唱后半句。教师指导学生表现歌曲的弹跳性和欢快的情绪。 4、生生合作,分组进入,演唱歌曲。 (1)请第一、二组同学用声势律动踏步拍手伴奏。 (2)请三四组同学用凳子模击,为歌曲伴奏。 师:你能从身边找到什么物品模仿出小堂鼓的声音吗 (学生用凳子伴奏,敲击凳子的凳面和凳边) 边 边| 面 面|边 边|面 面 (3)分组合作。在音乐伴奏下,一名学生用小堂鼓指挥,逐组律动进入,演唱童谣。 设计意图:由易到难,为竹竿舞做准备。 (三)欢快的竹竿舞 1、欣赏“跳竹竿”。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唱的是黎族人民最喜爱的一项活动———跳竹竿。每逢佳节过节黎族人们便欢聚在广场上,跳起竹竿舞来。让我们一同体会吧。 2、学习跳竹竿。 (1)练习打竹竿基本动作。(播放幻灯片) A:师示范,学生模仿做一做。 跳竹竿时人们分成两组,一组敲打竹竿,另一组跳竹竿,仔细观察竹竿是怎么敲打得 下面请两位小朋友在老师的口令下尝试敲打竹竿。 师:你对这个动作熟悉吗 什么时候练习过 (唱童谣和敲凳子时) B:跟音乐打竹竿。 随口令与堂鼓的节奏打竹竿,其他拍腿律动模仿。 X X | X X | X X | X X | 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