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417774

9《竹节人》课件( 共20+20张ppt)

日期:2024-09-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21975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竹节人,课件,20+20,ppt
    (课件网) 第二课时 竹节人 第三单元 第9课 《竹节人》一课从记叙的内容上看,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复习导入 制作竹节人 玩竹节人 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 说一说,自己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你记住了些什么细节? 品读课文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都”说明“我们”小时候物质条件并不是很好,玩具要自己做,而不像现在,可以很方便的买到各种成品。 从文中加粗的字可以看出什么? 品读课文 “只能”有点儿心酸,也带点儿调侃意味,只有自己动手才有的玩。 “只要”“很快”“以至”说明了当时的物质条件不发达,没有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玩具可供选择,所以一旦有有趣的玩具出现,很快就会吸引一大片人来玩。 品读课文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第一个“而“表转折,写出我的窃喜和得意,表现了儿童的顽皮与可爱;第二个”而“是对前文的转折,虽然课桌破旧,但却正好可以用来玩竹节人,体现了我的窃喜、满意与满足。 两个“而”说明了什么? 品读课文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比喻、夸张,作者借用这个比喻想要表达这个豁口很大,其实也是通过大词小用来极力表现课桌的破旧,有幽默的效果。 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品读课文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作者连用了五个简洁的短句,五个连续的感叹号,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氛围,烘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仿佛古战场中英雄征战的序曲,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开始。表现了孩子们对于斗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和深深的喜爱。 这几个感叹句写出了什么? 品读课文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我们专心入迷的表情,而是通过侧面烘托,一是“攒着”围观的细节、“跺脚拍手”“咋咋呼呼”的细节,一是听不见上课铃声,要等老师来,才知道上课的事实,既表现出“我们”对斗竹节人入迷,又给人丰富的联想。 这段话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品读课文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似乎表现出的是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但这些夸张的描写与后文形成强烈对比,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和活泼亲切的形象。 你怎么理解这三个词语? 一般来讲,写竹节人搏斗的场面是按照过程进行的顺序来写的,但从“有时”“还有”“其实”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游戏欢乐的程度而逐渐递进描写的。 问题探究 文章主体部分———斗竹节人(9-19自然段)是如何安排记叙顺序的? 这部分内容更深入地表现了“我们”对这个材料简易的玩具喜爱至入迷,才会在上课的时候忍不住去玩;其次,竹节人收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这个游戏的有趣,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最后,它使得“我”在对这个游戏的回忆中加入了可爱可亲的老师,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问题探究 为什么要写老师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