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420445

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6970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9课,辛亥革命,教案
  • cover
第9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1.立足时空观念,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史 料实证) 2.立足史料实证,通过对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 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立足家国情怀,搜集整理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的图片、 文字史料,讲述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迹,感受革命志士为振兴中华勇于献身的精神,从 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国情怀) 教法分析: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采用采取情景烘托、设疑讨论、归纳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借助话题,自然导入 导入:同学们你们有偶像吗?和老师交流一下。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有自己的偶像,他就是孙中山,,今天我们走进第9课辛亥革命更深入的了解我的偶像-孙中山。 2、学案导学,梳理新知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 注意:1、边写边在书上做出标记。 2、有困难的问题做出标记。 3、疑难解决,提升能力 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解决如下问题: 1、兴中会和同盟会进行比较。(强化性质) 2、小组合作探究: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 [引导]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在许多地方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但这些起义都失败了,然而革命党人没有气馁,没有退缩,前仆后继,愈挫愈勇,继续革命,毅然发动武昌起义。 4、情景表演,再现历史 历史剧《武昌起义》。 [介绍] 武昌起义如熊熊烈火造成燎原之势,各省纷纷响应,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随着各省的独立,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革命党人需要建立一个自己的新政权来取代清王朝的统治。 5、教师引领、师生互动 结果:中华民国建立 提问:中华民国时什么时候建立的?你知道民国的总统、国旗、国都、如何纪元(指出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关系)的吗? 民国的诞生是这场伟大革命的结果,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辛亥革命呢?回忆学过的干支纪年(甲午、戊戌、辛丑) 提问: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回忆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算出皇帝制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 出示组图: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华民国成立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1912年3月,10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北京就认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拓展巩固: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么看? 6、名言共享、情感升华 7 、畅谈收获、内化所学 [谈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8、课堂演练、夯实新知 畅谈偶像。 结合教材,快速搜集史实。积极回答问题。 学生自学,完成导学案。 学生认真思考,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解决疑难问题。 历史剧《武昌起义》。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回顾旧知识,通过思考: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么看?对辛亥革命有一个全面辩证的认识。 齐读名言:◆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学生畅所欲言关于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收获。 完成课堂练习。 从贴近学生的偶像说起,点出老师的偶像是孙中山,自然而然的切入课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轻松的氛围中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一目主要是兴中会和同盟会的相关知识,学生容易通过阅读教材自行梳理,教师利用精心设计的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便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梳理掌握。 通过学案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缺乏深度,通过对比兴中会和同盟会可以强化知识,对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