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433819

2023届云南省曲靖市兴教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毕业复习语文冲刺卷二(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1219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3届,毕业,冲刺,语文,复习,学期
    2023年高三毕业复习语文冲刺卷二参考答案 1.A(B.“从根本上”于文无据,文章第四强调梁武帝才取士用人政策有利于提升文才之士的政治社会地位。C说是"北时期管是正史还是各类文学作品之中。才子”一词开始大量出现,无疑与这一时代文学的进一步自觉乃至独立,密切相关”。D.根据材料二“这一时期,才子除了指诗才高超的诗人,亦指风流蕴藉的诗人”可知,“才子”并非专指风流蕴藉的诗人。) 2.D(根据材料二”形成了主要基于仪表、情爱而非诗才、辞才的市俗化风流才子形象”可知,“只偏重仪表、情爱”说法有误.) 3.D(根据材料一中”(左传》载高阳氏和高辛氏各有*才子八人’合称“八元八恺’”可知,《后汉书·荀淑传》中的“才子”应理解为“某家族中具有政治德行之才的苗裔”,不是偏指“文才”。) 4.“才子”概念最早出现在《左传》,本指“某家族中具有政治德行之才的后裔”:(1分)潘岳《西征赋》将“才子”与贾谊绑定,使“才子”义涵转向“文才”;(2分)南朝沈约将“才子”“辞人”并列,到唐代“才子辞人”成为固定搭配,“才子”偏指文才的义涵进一步固定下来。(1 分) 5.①不再为诗学、诗史所独有,与风流才子的概念渐趋合流混同,没有了文体界限、雅俗差别。②不再单指文学才能出色的人,普通人也可称为才子。(每点2分,学生若只答“完成了文艺、文类、雅俗、性别的全面盛极与扩张过程”可酌情给分) 6.D(“四五年没见,他也认不得你”,说明强离家太久,柱子已经不认识他了,并非是“不想原谅父亲,故意把强当做一个陌生人来对待”。) 7.D(小说并未采用倒叙的手法,应是顺叙,并插叙交代了强出逃的原因。) 8①看到家中亮起红灯笼,心里暖暖的;②进人家门看到妻子和儿子,满心喜悦;③从妻子口中得知警察经常来找他,心中开始紧张、害怕;④当妻子劝他自首时,他犹豫不决。(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①强明知妻子已经报警却未选择逃跑,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耐人寻味。②强的主动自首,说明他厌倦了有家不能归的逃亡生活,幡然悔悟,这一选择让人物形象更为丰满。③强最终选择主动自首,凸显了人性之中善的一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引人深思。(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0.A(原句标点:朕今志在君臣上下,各尽至公,共相切磋,以成治道。公等务匡救朕恶,终不以直言忤意,辄相责怒。) 11.D(“岂肯更言”的“更”指再,“良庖岁更刀”的“更”指更换。) 12.A(唐太宗只是说虞世基不敢直言,或许这算不上什么大罪过,并非是“理所应当”。) 13.(1)虞世基官居丞相,处在能够说话的地位,居然没有一句话直言规劝炀帝,实在也该杀死。(“得”“竟”“诚”各1分,句意1分) (2)我每次闲居静坐,就自己从内心反省,常担心自己的所作所为,上不符合天意,下被百姓怨恨。(“内省’“称”、被动句式各1分,句意1分) 14.隋炀帝因为下面没有忠臣,自己又听不到过失,罪恶积累,祸害盈满,所以才会导致灭国亡身。(3分)15.D(“虚实相生”说法错误,应是动静结合。) 16.结尾三句运用比拟的手法,(2分)将无形的愁思比成有形的可剪断之物,并通过否定方式、喟叹的口吻,(2分)形象地表达了词人深广的愁绪。(2分)学生若从化象为具角度分析亦可 17(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沧海月明珠有汨,蓝田日暖玉生烟 (3)枫叶荻花秋瑟瑟 映阶碧草自春色 ①图文井茂 ②喜闻乐见 ③曲高和寡(每空1分) 19.中读书为内容等现代元素是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4分) 20.出构机等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关数字藏品“脱实向虚”。(4 分) 21.①不容易消化吸收②不宜进食过多粗粮③杂粮饭口感粗糙(每空2分) 22.D(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与D项中的引号都表示引用。A.表示特殊含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