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437264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比较阅读学案(无答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8次 大小:187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2022-2023
  • cover
进退两途,皆吾心志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比较阅读 【温故知新】 一、作者简介 1.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上,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作品朴实无华、感情真挚,风格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魏武帝”,庙号“太祖”。 2.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更名为潜,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开创了田园诗,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东晋时局动荡,陶渊明从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首次出仕做官,到义熙二年(406年)彻底告别仕途,其间一共十三年,有“五进五出”的经历。 二、写作背景 1.《短歌行》 赤壁大战前后,曹操年事已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曹操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建功立业,在一次宴席上咏出这首《短歌行》。 2.《归园田居(其一)》 在士节不振、玄学盛行的东晋,门阀制度森严,官场贪腐日盛,陶渊明的曾祖曾经官至大司马,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渊明自从因贫出仕江州祭酒起,十多年中时官时隐。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三、文学常识 1.曹操和歌行体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多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俊爽刚健的独特风格,在文学史上被后人尊为“建安风骨”。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歌行体有长歌和短歌之分。长歌热烈奔放,慷慨激昂,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短歌节奏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回,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如曹操的《短歌行》。曹操的《短歌行》是曹操以乐府旧题写就的新作。 2.陶潜和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的陶渊明,以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和宋代的杨万里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基础检测】 1.字音 譬如 子衿 可掇 契阔 谈 三匝 吐哺 羁鸟 守拙 榆柳 荫后 暧暧 狗吠 樊笼 2.词义 去日苦多: 唯有杜康: 沉吟至今: 越陌度阡: 契阔谈 : 乌鹊南飞: 周公吐哺: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羁鸟恋旧林: 开荒南野际: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久在樊笼里: 3.文意 《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皆创作于三国魏晋时期,思考两首诗在内容表达和心志述说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比较阅读】 一、诵读感“志” 学习任务:诵读诗歌,尝试从字数、停顿节拍、押韵等方面进行比较,初步感知《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述说的心志内涵。 字数 节拍 押韵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二、析读览“志” 学习任务:结合作品内容,找出相关依据,梳理内容层次,分析两首诗各自通过怎样的方式抒发心志。 提示:首先找出两首诗中最能概括作者人生态度的字眼,即最能代表整首诗的“诗眼”,由此梳理归纳作者抒发心志的内容层次。 诗眼 内容层次 文本依据 主要技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