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450218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心愿》习作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219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心愿,习作
  • cover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心愿》习作教学设计 一、习作要点分析 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围绕“志向与心愿”这一主题的展开的,语文要素为“习作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本次的单元习作是写“心愿”,具体在习作板块文本中是这样呈现的:选择你最想和别人交流的心愿写下来。写之前想一想,选择什么材料能够更好地表达你的心愿。根据想表达的内容,选择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如:记叙故事、写信,或者写日记、创作诗歌…… 从内容上来看,可以是对自己的、可以是对别人、也可以是对社会,目的就要引导学生记录生活,鼓励表达自我。从形式上来看,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允许学生根据表达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形式进行叙写,看似自由,实际上对学生的关于习作形式的把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调动学生之前对于这一能力的知识经验和储备,根据习作的目的来选择表达内容和方式。 二、课标要点解析 对于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写到要在“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从统编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中,可以看出非常重视表达方法的学习,从读到写,从阅读中学习表达。也十分重视单元编排的整体性,每个单元内在都是一个有机体,围绕着语文要素蕴含着丰富的关联性。我们教课文不是目的,利用课文来教语文的知识和能力等,落实语文要素要素的训练才是目的。 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三、学生学习基础 1.本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围绕“奋斗历程”这个主题展开,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能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伟大奋斗历程的认识和感受。教材内容由“教材建议”和“阅读材料”两个板块组成。“活动建议”提供了“开展阅读分享会”“制作诗集”“写一些自己心愿”三项活动内容。这三项活动既相对独立,又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注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前两项活动的学习,会在学生心间播种下一个个美好的心愿,“写一写自己的心愿”的活动,就成为他们自然的表达。 2.本单元课文文体多样,可以针对文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人物回忆性散文,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梳理课文脉络,抓住人物外貌、神态、言行,体会人物品质;《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式演讲稿,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观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的文本特点。此外,本单元有的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应注意抓住核心问题,突显重点,大胆取舍,长文短交。通过对课文的回顾,让孩子知道习作在选好材料的基础之上应该用适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写作训练支架 首先在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共同回忆本单元选文,先看本单元导语,这是不是文天祥的“心愿”,运用的表达方式是抒情。其实本单元每一篇选文也都围绕一个“心愿”:李贺的“为国建功”,于谦“要留清白”,郑燮“坚贞不屈”,李大钊“献身革命”,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还有老班长“带领战士走出草地”……每篇课文都有一个“心愿”。从表达方式来看,古诗三首以抒情为主;《十六年前的回忆》以描写为主;《为人民服务》以议论为主;从体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