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464329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淮南子·人间训》 (含答案)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196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
  • cover
文言文专题训练--《淮南子·人间训》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或有罪而可赏也,或有功而可罪也。西门豹治邺,廪无积粟,府无储钱,库无甲兵,官无计会【1】,人数言其过于文侯【2】。文侯身行其县,果若人言。文侯曰:“翟璜任子治邺而大乱。子能道,则可;不能,将加诛于子。”西门豹曰:“臣闻王主富民,霸主富武,亡国富库。今君欲为霸王者也,臣故稸【3】积于民。君以为不然,臣请升城鼓之,一鼓,甲兵粟米,可立具也。”于是乃升城而鼓之。一鼓,民被甲括矢,操兵弩而出;再鼓,负【4】辇粟而至。文侯曰:“罢之。”西门豹曰:“与民约信,非一日之积也。一举而欺之,后不可复用也。燕常侵魏八城,臣请北击之,以复侵地。”遂举兵击燕,复地而后反。此有罪而可赏者也。 解扁为东封,上计而入三倍,有司请赏之。文侯曰:“吾土地非益广也,人民非益众也,入何以三倍?”对曰:“以冬伐木而积之,于春浮之河而鬻之。”文侯曰:“民春以力耕,暑以强耘,秋以收敛,冬间【5】无事,以伐林而积之,负轭而浮之河,是用民不得休息也。民以弊矣,虽有三倍之入,将焉用之?”此有功可罪者。 贤主不苟得,忠臣不苟利。何以明之?中行穆伯攻鼓【6】,弗能下。馈闻伦曰:“鼓之啬夫【7】,闻伦知之,请无罢武大夫,而鼓可得也。”穆伯弗应。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也,君奚为弗使?”穆伯曰:“闻伦为人,佞而不仁,若使闻伦下之,吾可以勿赏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武,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所用之?”攻城者,欲以广地也。得地而不取者,见其本而知其末也。 (取材于《淮南子·人间训》) 注:【1】计会:账簿。下文中“上计而入三倍”中的“计”,也指计会。【2】文侯:魏文侯。文本中“西门豹”“解扁”均为魏文侯臣。【3】稸:古同“蓄”,积蓄。【4】负:驾。【5】间:暇。【6】中行穆伯:即荀吴,晋大夫。鼓:此处为国名,姬姓,时属鲜虞。【7】啬夫:古代官名。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侯身行其县 身:亲自 B.翟璜任子治邺子:儿子 C.虽有三倍之入虽:即使 D.贤主不苟得苟:随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文侯曰:“罢之。”臣请北击之 B.民以弊矣欲以广地也 C.于是乃升城而鼓之负轭而浮之河 D.将加诛于子臣故搐积于民。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有罪而可赏也 有的人有罪过却得到嘉奖 B.民被甲括矢 百姓身披铠甲,捆束箭矢 C.吾可以勿赏乎? 到时我能不奖赏他吗? D.见其本而知其末也 看清了事物的主要方面而推知它的次要方面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与民约信,非一日之积也 ②是使晋国之武,舍仁而为佞 5.本文分别讲述了西门豹、魏文侯、穆伯三人处理政务的故事,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提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