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489866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19张PPT)

日期:2025-10-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325934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历史,统编,PPT,19张,上册,纲要
  • cover
(课件网)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学习目标: 1.结合“开国大典”的相关史实,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巩固人民政权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3.结合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相关史实,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的努力。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 向社会主义过渡 建立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巩固政权———多领域、多举措、强根基 01 02 03 建设政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整体感知 1.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时间地点 会议内容 1949,9;北平 ①确定国名、国旗、代国歌; ②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③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 幕时代表们陆续进入中南海新华门 一、建立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成立:①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②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1)对中国 ①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②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③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一、建立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意义 (2)对世界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改变了二战后国际冷战格局的力量对比。 连年战乱和天灾使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1949年,全国1.2亿亩土地受灾,灾民达4000万;相比1936年下降:重工业约70%,轻工业约30%,农业约25%。 “除了苏联,没有外国代表参加北京的开国典礼。” ———《泰晤士报》1949.10.3. 仔细观察左图,分析新中国成立时面对的国内外压力有哪些? 1.政治上:剿匪镇反(1949-1951) (1)追歼残余: (2)镇反剿匪: 1949年11月-12月西南战役,西南解放 1949年10月14日华南-广州解放解放 二、巩固政权———多领域、多举措、强根基 2.经济上: (1)土地改革: 二、巩固政权———多领域、多举措、强根基 ①背景: ②过程: ④结果: ⑤意义: A.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B.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变封建土地私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 ③实质: 2.经济上: (2)稳定物价: 二、巩固政权———多领域、多举措、强根基 ①背景: ②措施: ③结果: 新中国成立初,国家财政困难,商人趁机投机倒把,物价飞涨,市场混乱; A.制止投机资本:“银元之战”(行政手段)和“米棉之战”(经济手段) B.统一全国财经: 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 A.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B.到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民众发起拒用银元游行 (1)军事外交:抗美援朝(1950-1953) 二、巩固政权———多领域、多举措、强根基 3.外交上: 背景 ①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②美国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 ③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严重威胁到中国国家安全。 过程 ①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②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结果 中国人民胜利 影响 ①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