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8427

第一单元 排查检测(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日期:2025-11-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15293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一,经济,必修,选择性,编版,统编
    (课件网) 第一单元 排查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1. (2025南宁期末)考古工作者在中国北方地区发现了距今11 000—9 000年的粟、黍炭化颗粒,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驯化粟和黍的证据;南方地区则出土了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驯化稻。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 社会已经出现贫富分化 B. 古代区域文明存在密切联系 C. 农业生产实现精耕细作 D. 中国先民生存能力得到提高 D 【解析】中国南北方分别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驯化稻和驯化粟、黍,这表明中国先民已经从单纯的采集、渔猎等获取食物的方式,发展到能够通过人工驯化农作物来主动生产食物,体现了中国先民生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故选D项;题干中没有任何关于社会阶层、财富分配等方面的信息来表明社会已经出现贫富分化,排除A项;北方有粟、黍的驯化,南方有稻的驯化,不能仅仅因为都有农作物驯化就认定古代区域文明存在密切联系,排除B项;在距今11 000-9 000年的时期,农业生产还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不可能达到精耕细作的水平,排除C项。 2. (2025北京通州期末)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地区,人们学会了驯化动植物,完成了农业革命……并逐步发展起了生产率更高的新灌溉农业和新社会制度。新农业生产技术和新社会制度相互作用,引发连锁反应,最终产生了文明。对该材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 两河流域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 B. 文明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C. 农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D. 人类逐步从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 B 【解析】根据材料,两河流域的文明是在“新农业生产技术和新社会制度相互作用”,并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共同作用之下产生的,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故选B项;根据材料无法得知两河流域是最早的人类文明,排除A项;材料强调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文明的产生,排除C项;农业革命使人类逐步从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材料中强调的是农业革命及其发展起来的社会制度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文明的产生,排除D项。 3. (2025佛山期末)下表所示为河南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炭化植物种子颗粒统计情况,据此可知(  ) A. 稻作农业分布更加广泛 B. 时人粮食品种多样 C. 华北地区粟作农业发达 D. 稻作技术传到北方 B 黍 粟 水稻 大豆 小麦 颗粒数 2 248 13 883 14 768 176 20 占比 7.2% 44.6% 47.5% 0.6% 0.06% 【解析】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植物种子种类较多,且数量较多,这体现了当时的人可以吃到多种粮食,粮食品种多样,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其他地区的稻作农业,无从得出其分布广泛,排除A项;表格信息表明河南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水稻种子要多于粟种,因此不能得出当地“粟作农业发达”,且河南地区不能代表整个华北地区的情况,不能得出这一结论,排除C项;河南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水稻种子,这体现了稻作农业在北方有所发展,但材料只体现种子数量,无法体现耕作技术,排除D项。 4. (2025吉林期末)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当我们看到人类总人口在距今10 000年至2 000年的8 000年中,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3亿,即足足变成25倍时,也不会感到惊奇了。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 A. 农业的出现和发展 B. 阶级的形成 C. 商业的发展和繁荣 D. 物种的交流 【解析】农业的出现使得人类能够通过种植作物和饲养动物来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从而大大提高了食物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种食物供应的稳定增长为人类人口的快速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故选A项;阶级的形成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更多的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有关,排除B项;商业的发展和繁荣确实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增长,但它对人口增长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排除C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