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音乐作为美育的主阵地,是综合性的艺术,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所要关注的不单单是提升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亦需抓住“美”这个关键点,培养学生感悟美,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 【歌曲教学分析】 《国家》是一首振奋人心的爱国歌曲,歌曲的思路大气,以其恢弘的音乐、平实的歌词道出了国与家的深厚情感,展现了国的强大与家的祥和。这首歌曲的歌词被业内评价为既有文化底蕴,又走出了红歌创作中口号式和说教式的误区,歌曲的旋律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时尚大气。 《国家》以民谣风格为基调,紧扣时代的脉搏,同时又不会让大众有距离感。这首歌曲以其温婉、朴实的曲调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 ,它向世人证明了主旋律歌曲也一样可以很流行。《国家》也引领了主流歌曲的创作,为红歌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音域及歌词都十分符合儿童的年龄及喜好。 在本堂课的设计上,充分制造爱国情怀的氛围感。本曲教学拟采用了教唱结合手号、律动训练,尝试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常规的小学低年级音乐歌唱课进行结合,营造自然舒适的音乐情景教学环境,望以此带给学生更多的体验与感受,给予其更丰富的音乐启蒙。 【教学目标】 1.能在欣赏歌曲《国家》中感受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强国家的认同感。 2.能够专注聆听音乐,能够用手语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 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欣赏歌曲《国家》,能够用手语动作表现歌曲。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 感受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国家的认同感。 【教学准备】 音叉、钢琴、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思路分为四个环节: 课前导入———新课教学———情感升华 课前导入 聆听歌曲《我爱你中国》,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引出《国家》 新课教学 初识歌曲旋律与创作背景 教师播放《国家》,并为学生讲述《国家》的创作背景和主创人员以及创作中的,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说说自己对这首歌曲的聆听感受 (教学意图) 对于高段孩子来说,有效的聆听是最直观的输入,以此提升学生学会主动倾听的能力。以多个方式,让学生愿意集中注意力接收到歌曲的信息,培养聆听能力,自主探索能力以及专注力。通过这个环节的聆听吸收,学生脑海中已经有了歌曲的大体轮廓,为学生的情感吸收做铺垫。 (二)手语演绎 中段副歌部分采用手语教学的方式,在反复的吟唱中将爱国之心传递,把爱国、爱家的使命融入学生的内心。 (教学意图) 通过对歌曲二度创作,使学生在唱得过程中对音乐的感觉能够理解得更深入一层。 拓展升华:爱国之情 教师再次带领学生聆听全曲,分析歌曲情感与音乐要素对歌曲表现所起的作用,在音乐中,升华结束本堂课。 (教学意图) 拓展环节的设计使得教学层次再度升华,在音乐中结束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课堂满足感。 以上是我的全部授课内容,感谢聆听。 衷心期待您给予珍贵的指导与点评,在此不胜感激! 2022.02.1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