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546979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训练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4332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国共,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
  • cover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从右图可以发现,红军长征的路线起初基本上是直线前进,但过了一个地方后,路线变得曲折反复。这一“地方”应是( ) A.瑞金 B.遵义 C.泸定桥 D.腊子口 2.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在这一年毛泽东率领红军出奇制胜,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是( ) A.四渡赤水 B.强渡大渡河 C.飞夺泸定桥 D.翻雪山过草地 3.“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的上述决议表明(  ) A.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B.中国共产党正式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D.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 4.井冈山是中国旅游胜地之一,“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其英雄的业绩与壮丽的山河交相辉映,构成得天独厚的特色风光。其中“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在井冈山( ) A.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创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5.“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毛泽东的词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6.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成为一种历史的进军。对“进军”理解正确的是(  ) A.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7.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一种斗争形式。”“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武装斗争 C.土地革命 D.根据地的建设 8.一些文学与艺术作品反映了历史事件,与下列图片相关的诗句是(  ) A.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9.“将他们(博古、李德)‘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材料所述史事发生在(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10.周恩来同志曾对长征的意义作了形象的比喻:“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干和树根。懂吗?保存下了树干和树根!”材料中强调的是长征(  ) A.扩大了红军的实力 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保留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D.宣扬了红军的主张,扩大了红军的影响力 11. 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D.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12. 下列人物中,曾经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的是(  ) A.孙中山 B.蒋介石 C.周恩来 D.陈独秀 13. “会议室的房顶中央吊有一盏旧式煤油灯,房屋中间有一长条桌子,当时开会时代表们就是围坐在这张桌子前。会场十分狭小,却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4. 长征途中,毛泽东率领红军出奇制胜,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