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554564

【新课标】人教版八下第一单元第3课时《流水》 《广陵散》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4-27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93次 大小:1735248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案,课件,广陵散,流水,3课时,新课标
    (课件网) 流水 广陵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感受古琴曲《流水》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对古琴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琴音乐文化的关注度。 2、通过体验古琴文化、分段聆听、视唱乐曲主题旋律、分析乐曲的内涵等方式来感受古琴曲《流水》所描绘的“流水”形象。 3、了解古琴的形制、悠久的历史以及相关的典故、传说故事等。初步了解古琴的滚拂等演奏技法,并感受古琴的音色之美。视唱《流水》主题旋律。 新知导入 你认识这个乐器吗? 古琴:又称琴、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3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 新知导入 ●空弦发音,叫作散声或散音,演奏时左手不按弦,仅以 右手拨弦,发音刚劲浑厚,常用于曲调中的骨干音。 ●按弦发音,叫作按声或按音,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拨弦,移动按指可以改变音高,发音圆润细腻,富于表情,有如歌声,又叫作实音。 ●泛音,轻碰琴弦发音。演奏时左手对准某一徽位轻触琴弦,右手拨弦,发出比较清澈、轻盈虚飘的乐音,适于 快速华彩性曲调。 古琴演奏技法与音色 新知导入 古琴演奏技法与音色 ●滚:由高音到低音 ●拂:由低音到高音 ●绰:上滑音 ●注:下滑音 新知导入 同学们知道“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吗? 《伯牙鼓琴图》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 伯牙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伯所念子期心明,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也。 《流水》是一首非常古老、著名的琴曲。相传,《高山流水》原来是一个曲子。到了唐朝才分成《高山》和《流水》两个曲子。 在《吕氏春秋》中记载,俞伯牙擅长弹奏古琴。他的好友钟子期非常能听懂他的琴。可以在他的琴声中,听出“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江海”的意境。后来钟子期死了,俞伯牙砸碎古琴,从此不弹。这个故事后来引申为人们对知音和挚友难得的感慨。 古琴曲《流水》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视唱旋律,注意前倚音的唱法。 新知讲解 听琴时要“凝神静气”。 听琴时要“凝神静气”。 新知讲解 第一部分 起 这部分音乐有什么特点 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第一部为起部,包含第一、二、三段。 第一段是“散起”,有“引子”的功能。预示了全曲的曲调和风格。尤其是时而出现的上滑音,像被什么东西抑制着的一股强大力量,似乎一有机会就会倾泻出来。第二、三段是琴曲的“入调”部分,即对音乐的主体材料作原始陈述和变奏性陈述。曲调活泼生动,像是山涧小溪唱着欢乐的歌潺潺流去,它抒发着对未来的希望和远大的抱负。 新知讲解 第二部分 承 这部分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部分包括第四、五两段。那绵延不断、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犹如涓涓溪流正汇集成滚滚洪波。开始是流畅的按音,经过多次变化,接着以连续下行模进延伸,形成了势不可挡的气势。 新知讲解 第三部分 转 这部分包括第六、七两段。这是惊心动魄的一部分。滑音及大量的滚、拂手法的运用,真实地描写了急流奔涌、江水滔滔的浩瀚气势,揭示出主人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强信心。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大江东去、波浪滔天的壮观景象,传达了“洋洋乎志在流水”的神韵。 新知讲解 第四部分 合 第八、九两段组成了乐曲的第四部分———合。它再现了第五、六两段的曲调,造成前后呼应。它所具有的稳健气质犹如受了考验的流水,正从容不迫、满怀欣喜地流向大海。 这段音乐在动之后,又回到了静。音乐从静到动,再由动到静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特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