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556831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一章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教案

日期:2024-06-20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1357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
  • cover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分析的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3.能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子间有间隙、分子运动和分子间引力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性实验,归纳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 知道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50mL水和50mL染色酒精、100mL量筒、玻璃板、细线、弹簧测力计、集气瓶、盛满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毛玻璃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将一瓶香水放在桌子上,打开瓶盖,学生会闻到香味,提问:香水在瓶子里,你怎么会闻到香水的味道,这说明了什么?要想知道答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 【指导预习】 阅读课本P219-P222页的文字内容和插图,在基本概念、定义、规定及规律上,用红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部分.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交流展示】 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 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 【拓展探究】 知识点1 分子间有空隙吗 请同学们按教材图11-14所示的实验探究进行实验,要求将水倒入酒精中,倒入前,请各组猜想混合后的总体积并记录. 教材图11-14水与酒精的实验 比较实验结果,并与猜想的结果对照.发现混合后总体积不到100mL,那么少掉的那些体积跑到哪里去了,请同学们猜想原因.如果猜不出,老师提示:往一堆鸡蛋里撒一把细沙子,你能看见细沙吗 为什么 直到同学们得出正确结论:分子间有空隙. 知识点2 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一)演示教材图11-15中的实验,将空瓶口对准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口,让学生观察当中间的玻璃板被抽掉后,集气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化.小组讨论可以得出:气体中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二)学生按课本图11-16液体分子的运动分组实验,并讨论交流,归纳结论:液体中的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三)教师举例“墙角堆煤墙皮变黑”,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举例讨论交流,归纳结论:固体中的分子也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知识点3 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吗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师1.演示实验: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并在下面吊一个重物,如图教材11-17所示,让学生观察这个重物能否将它们拉开.该实验说明什么? 生:1.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师2.学生小组间利用注射器和水进行实验加以探究:将注射器中拉开一段距离,用手堵住针筒嘴,用力推活塞,容易推动吗?然后在注射器中注入水,用手堵住针筒嘴,再用力推活塞,与空气相比,容易推动吗?分析实验现象,并说明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生:2.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知识点4 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教师说明:由于分子间有一定距离,而分子间距离的不同就导致物质存在不同的形态,学生说出物质的存在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利用课件展示教材图11-19物质中的分子状态示意图,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区别并填入表格.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收获?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子之间确实存在着空隙.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课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