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560081

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75939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高考语,考语,文一
  • cover
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驴友”违规穿越封闭区,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案例,或因为失联需要投入大 规模人力物力搜救的案例,屡见不鲜。近年来,随着舆论谴责批评的力度加大,以及类 似于有偿搜救、黑名单等惩罚制度的出台,违规驴友数量正在逐渐减少。但在向好大趋 势之下,依然有人“顶风作案”。如此行为,实在算不上真正的“驴友”。 何谓“驴友”?简单说,就是户外运动、旅游的爱好者。“驴友”的运动、旅游 方式中多数带有探险性,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刺激性。因为可以拥抱自然,挑战自我,锤 炼意志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能力,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比于普通游客的舒适休闲玩法,“驴友”选择的是一条难走的路。因而,作为 一名合格“驴友”,执着是必不可少的品质之一。但这种执着是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而 非前述“屡闯屡被速、屡被速屡闯”的“无脑行为”。 “驴友”热爱探险、追寻未知,这往往是该群体最引以为豪的一点,也是更多年 轻人对“驴友”心向往之的重要原因。一名真正的、合格的、有专业素养的“驴友”,不 会将探险、追寻未知建立在破坏区域生态、威胁人身安全等违法违规行为之上。他们追 寻一种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不破坏生态、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挑战自己的极限以及更 好地感受自然之美。 但是,一些自诩不走寻常路的“半吊子”“驴友”,在探险的过程中往往一味追求 刺激,对可能造成的后果却全然不管不顾。这类“驴友”,既不会考虑到自己行为对生态 的破坏,在遇险时往往也缺乏足够的自救技能,而且还会把自己的“偏向虎山行”当成 一种勇敢。殊不知如此葬撞的行为,已与“驴友”的品质格格不入。他们不仅担不起“驴 友”这一称谓,更是在给广大遵规守法的“驴友”招黑。 关于喜欢与爱的区别,有这样一个回答很是精妙。喜欢一朵花,你会摘下插入花 瓶中:爱花,却会给它浇水、培土,让其更好地生长。真正的“驴友”应该是“爱花之 人”,他们探险、穿越,并不是为了征服、占有自然,而是在大自然给予的环境中挑战自 我极限,甚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大自然保护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对付这些违规“驴友”,舆论不可谓不严苛,相关的惩处制度也已经较为完备, 可依然有漏网之鱼,是因为这些都是外在的制约因素。如果内因··“驴友”的整体素 第1页共35页 质无法跟上持续火爆的户外探险运动、旅游,那上述莽撞、违规的行为还会出现。 要知道,作为一名真“驴友”,可不是只有说走就走的勇气就够了的,生态环保、 遵规守法意识也应是标配。“驴友”数量突飞猛涨,但相应的“驴友”教育、“驴友”文 化、“驴友”素养却存在明显欠债,在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已成共识的当下,是时候为广大 的“驴友”补上这一课了。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9年9月18日) (1)下列关于导致“违规‘驴友’数量正在逐渐减少”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是 A.违规“驴友”如失联需要投入大规模人力物力搜救。 B社会舆论对“驴友”违规现象谴责批评的力度加大。 C.景点出台了对违规“驴友”进行有偿搜救惩罚制度。 D.景点出台了对违规“驴友”实行黑名单等惩罚制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表明态度,否定违规“驴友”的做法,提出“违规‘驴友' 明知故犯,不顾舆论和危害,算不得真‘驴友’”的论点。 B.文中前四段先“立”后“破”,层层深入,先阐述“驴友”的共性,再进一步阐释真 “驴友”的品性,遵循了读者的心理认知规律。 C第五段,作者批评了“半吊子”“驴友”,认为他们“自诩不走寻常路”“对可能造成的 后果却全然不管不顾”是莽撞的行为。 D.作者在第六段运用比喻论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