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晓》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古诗学习非常有必要,能够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数千年的文化历史,如果把古诗与歌唱结合在一起,更会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生正处于积极表现的阶段,让他们通过朗诵古诗进而学唱古诗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传承我国古老文化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学会歌曲《春晓》,明确前倚音、反复记号、休止符在歌曲中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在学唱的过程中了解古诗新唱这一音乐体裁形式,通过音乐的旋律感去感受古诗所要表现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体验古诗新唱的乐趣,感受音乐与古诗词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教学重点] 音乐与春天的“声音”的配合以及音乐与古诗的配合。 [教学难点] 跨小节连音时值与下一拍音连接节奏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1 课堂导入 1、找春天 ①通过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课堂主题“春”。 ②学生自由发言,用词语和句子来描述春天。 认识古诗新唱 ①师介绍用另一种方式赞美春天(出示“古诗新唱”)。 ②学生举例学过的古诗,继而引导说出关于春天的古诗,师出示课题《春晓》。 (设计意图:从春天和古诗导入,让学生知道这首歌除了在唱春天以外,还与古诗的联系,让学生对这首歌曲感到好奇,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读古诗 师出示带节奏的古诗,带领学生齐读,感受歌词内容的意境。 (设计意图:为后面音乐与古诗朗诵的结合做铺垫。) 教学环节2 新歌学唱 初次欣赏童声合唱《春晓》,熟悉歌曲。(播放音乐) 教师提出欣赏要求:①歌曲情绪是怎样的?②歌曲可以分为几个段落?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而且每一次都是有任务的听,并不是盲听,也可以让学生对歌曲更加熟悉,为学唱做好铺垫。) 教师分段逐句教唱,并介绍音乐知识:倚音、反复记号;解决难点:跨小节连线的时值及唱法。 教学环节3 试改音乐 在第一段音乐四句古诗每句的后面加上“春天的趣味声音”(鸟叫声和风雨声)。 第二段分男女生两个声部,女生唱高声部la,男生同时吟诵古诗《春晓》。 (设计意图:加入“春天的声音”使歌曲更加有趣,也让学生对歌曲更加感兴趣,可以进一步明确课堂主题,歌曲与古诗的结合也使整个歌曲更加优美动听,很有诗意,很有画面感,把春天的美表现得更加生动形象。) 教学环节4 分配演唱角色,完整演唱歌曲 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歌曲(一个学生领唱第一段,其他学生配春天的“声音”,第二段中男女生分声部结合音乐与古诗)。 [作业设计] 学生课下再搜集一些关于春天的歌曲,为下节课举办“春天的歌舞会”做准备。 [板书设计] 古诗新唱 《春晓》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学习《春晓》这首歌,感受了音乐与古诗词的完美结合,也品味了春天这个诗情画意的季节。更让学生知道,音乐不仅是一首歌,它还是一首诗,一幅画。古诗新唱有利于中小学生掌握古诗,更好地理解古诗地内容,更能通过音乐这种方式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吸收它的精华,并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