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得与狼》教案 【教学年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生能乐于倾听,并愉快地参与“用音乐讲故事”的方式。 2.掌握木管乐器的音色特点,学习音乐要素的变化对于音乐表现所起的作用,提升自己的欣赏能力。 3.能根据音乐展开想象,通过动作、语言等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生能较好的理解不同的乐器,所演绎的音乐形象及其行为。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理解作品,并能用持久的兴趣来进行音乐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 、角色卡片、事先分组选好小组长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感受主旋律 (一)放彼得的音乐,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听一听这段音乐,你猜,谁正穿过茂密的大森林里向我们走来?(他有着天真活泼、勇敢机灵善良,他就是老师要带你们认识的小伙伴,他叫彼得) 他此时的心情怎么样?(快乐的、开心的)那我们就跟着小彼得快乐的快乐的脚步来走一走吧。你们一个个多像是快乐神气的小彼得。 刚刚欣赏的这段旋律,是由前苏联著名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主题音乐,这首交响童话是作曲家特地为我们少年儿童创作的,这部交响童话一共有四幕,今天,我们欣赏的是其中的第一幕和第二幕。 刚才我们通过律动初步感受到了小彼得的快乐。老师还给这段音乐配上了歌词,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3.你们听出来了吗?我们的小彼得是用什么乐器表现的呢?(弦乐器) 4.师:非常正确,作曲家以弦乐合奏的形式,用明快活泼的进行曲风格的音乐,来表现小彼得性格形象的。 板块二:选配音乐,感受不同角色特征 1.小彼得和大家见面了,他的另外四个伙伴也迫不及待地要和大家打招呼了,他们是……(贴板书) 2.师:老师准备了四段音乐,如果你是小小作曲家,你会用那一段音乐来分别表现它们呢?(出示讨论) 先一起来听一遍; 听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表现的是谁? 预设:生———小鸟(能说说理由吗?)(看正确答案是什么?)(出示连线)老师的跟你一样 听第二遍思考: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明亮)表现小鸟什么?(活泼好动) 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出示长笛) 讲述:作者用长笛甜美的音色,高音的轻快活泼,模仿小鸟的叫声,表现小鸟的灵活好动。 下面,我们一起边听音乐,边模仿小鸟的动作。听第三遍音乐。 小鸭:听———连线———听第二遍:什么感觉?表现什么?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由双簧管的扁哨,发出的嗄嗄声,可使人联想到鸭子的扁嘴巴,形象地刻画了鸭子的走路的样子。)———听第三遍,模仿鸭子走路悠闲自在的样子。 小猫:听———连线———听第二遍:什么感觉?仿佛模仿小猫什么的样子?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用单簧管的低音区,用顿音来表现小猫在捕捉猎物和行动时的那种机警的神态。)———听第三遍,模仿小猫蹑手蹑脚捕捉猎物的样子。 老爷爷:听———连线———听第二遍:什么感觉?仿佛模仿老爷爷什么样子?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用大管浑厚又低粗的音色 ,描写老爷爷的老态龙钟)———听第三遍,模仿老爷爷老态龙钟的样子。 哦,原来刚才的四段音乐,作曲家是用木管乐器来演奏的,木管乐器的音色好丰富啊! 板块三:辨识音乐,欣赏第一幕 (一)听音乐,猜角色 1.师: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你们有没有记住刚才各种角色的旋律!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听音乐,猜角色,做动作。猜出来是哪个角色了,就用动作告诉我!(放音乐,问表现的是哪个音乐形象?) 【预设】生:彼得(从你们的动作,我知道了是小鸟) (继续放音乐)这个呢? 生:老爷爷(对!) 生:大黄猫(真聪明) 生:鸭子(都会抢答了) 2.师:接下来的这两段音乐有一点难度,会同时出现两个主要的音乐形象,你还能听出来吗?课前,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