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608743

【核心素养目标】六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2.8适应生存的本领(教案)

日期:2025-05-1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15455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苏教版,本领,生存,适应,核心,下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8适应生存的本领(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 (苏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 ※理解动物的行为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能够分析相关事实资料,寻找证据,解释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 ※意识到生物生存本领的神奇,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学习兴趣。 ※举例说出动物在气候周期性变化引起食物、水源、温度等变化时的行为。重点 ※会通过对鸟类鱼类、哺乳类动物迁徙和洄游的行为进行分析。 ※来通过分析事实资料,理解动物生存适应性行为的主要原因。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学习单。 教学内容 学生探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中的阳光、温度、水源、食物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后,本课重点研究当动物生存条件发生改变后,它们有哪些适应生存的本领。本课学习指向“生物行为对环境的适应”这一大概念,旨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证据、作出推理、发现规律的科学素养。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活动一,通过对三类动物———鸟类、鱼类、哺乳类迁徙和洄游行为的了解和分析,探究动物行为的变化是由季节变化或繁殖引起的适应现象。活动二,具体分析东非大草原上不同区域的气候数据,进一步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活动三,指导学生发现当气候周期性变化引起食物、水源、气温等变化时,更多的动物具有应对环境变化的行为。活动四,以藏羚羊迁徙之谜为案例,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感受动物行为变化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本领 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与此同时,动物也具有应对环境变化的本领。 1.动物的迁徙和洄游。 迁徙是指动物为了寻找食物或因季节变化,周期性地在特定时间,沿着一定的路线进行的集群性长距离移动行为。 洄游是指海洋中的一些动物(主要是鱼类)因为产卵、觅食或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路线有规律地往返迁移。 凤头 (pì tī)迁徙。凤头 为冬季候鸟。栖息于沿海地区、 湖泊、水库、江河等水域。其食物为鱼、虾、水生昆虫、部分水生 植物。常成对或小群活动。善游泳、潜水,不善飞行。其巢多位于 浅水处的水草间。如图,每年春季,迁徙到颐和园昆明湖畔的凤头 开始成双成对地筑巢繁殖下一代。冬季,又迁徙到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越冬。 (2)大雁南飞。大雁属于杂食性水禽,常栖息在水生植物丛生的水边或沼泽地,采食一些无毒、无特殊气味的野草、牧草、谷类及螺、虾等。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从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飞行,再回到西伯利亚产卵、繁殖。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大约是68~90千米/时,几千千米的漫长旅途需要飞上一两个月。 (3)银鲑鱼洄游。鲑鱼又称三文鱼,有红鲑鱼、银鲑鱼等种类,银鲑鱼是深海鱼类的一种,也是一种非常有名的溯河洄游鱼类。 (4)东非动物大迁徙。东非大草原有旱季和雨季两个季节。每年六七月,角马、水牛等就开始浩浩荡荡地从塞伦盖蒂(坦桑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区迁往马赛马拉(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区。跋涉3000多千米。由于气候的变化,短短两三个月之后,数百万只食草野生动物组成的远征大军将再次不辞辛苦地追寻青草返回塞伦盖蒂。在这数以百万计的迁徙队伍中,只有30%的幸运者能够回到出发地,而跟随它们一起回来的,还有几十万在惊险旅途中诞生的新生命。 2.分析东非大草原上两大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气温与降水量数据,说一说那里的气候特点。 (1)塞伦盖蒂。从数据表上可以看出,塞伦盖蒂一年分雨季和旱季,每年 5~10月,进入旱季,降雨量减少,7~9月基本没有降雨,气温较高。每年11月~来年5月进入雨季,气温逐渐降低,降雨充沛。 (2)马赛马拉。位于肯尼亚西南部与坦桑尼亚交界地区,与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