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633423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华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第四章 第一节自然界中的电现象同步练习

日期:2025-05-12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8次 大小:9560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章,同步,现象,中的,自然界,一节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第四章 第一节自然界中的电现象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海曙期末)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会带上正电荷,这是因为(  ) A.正电荷发生了转移 B.电子发生了转移 C.摩擦创造了正电荷 D.摩擦创造了负电荷 【答案】B 【知识点】摩擦起电 【解析】【分析】根据摩擦起电的原因和本质判断。 【解答】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正电荷,则说明它缺少电子,即电子转移到丝绸上,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2022八下·宁波月考)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 A.灰尘的自然堆积 B.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 C.玻璃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 【答案】D 【知识点】摩擦起电 【解析】【分析】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分析。 【解答】所有的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因此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屏幕带有静电,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3.(2021八下·杭州开学考)小科用一个不带电的轻质泡沫球靠近电脑显示屏,小球偏至如图实线位置。据此推测显示屏(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一定带电 【答案】D 【知识点】摩擦起电 【解析】【分析】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分析。 【解答】所有的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图像泡沫小球被显示屏吸引,那么显示屏肯定带电,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4.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始于对静电现象的研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C.同种电荷相吸引,异种电荷相排斥 D.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答案】B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解:A、摩擦起电的过程就是电荷转移的过程,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自然界中,凡是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一定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凡是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一定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所以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故B正确; C、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故C错误; D、静电现象是由于物质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而产生的现象,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5.(2023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是“静电章鱼”实验,用比塑料易失去电子的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塑料丝与塑料管带异种电荷后吸附在一起 B.塑料丝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呈章鱼状 C.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得到电子后带正电 D.塑料管得到的电子数等于毛皮两次失去的电子总数 【答案】B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2)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3)(4)在摩擦起电中,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荷。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塑料丝悬浮在塑料管上浮,则塑料丝与塑料管表现为排斥力,即带同种电荷,故A错误; B.塑料丝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呈章鱼状,故B正确; C.毛皮与塑料管摩擦时,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塑料管得到电子带负电荷,故C错误; D.根据摩擦起电的原理可知,塑料管得到的电子数等于它与毛皮摩擦失去的电子数,故D错误。 故选B。 6.(2022八下·鄞州期末)为了消除人体上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在加油站里加油时,一般都要先用手触摸静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