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662178

重庆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语文试题 (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869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重庆市,考卷,试题,语文,重点中学,适应性
    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逼真和如画是艺术批评的两个标准。看到一幅画,一个雕塑品,赞美它好,说逼真。我们游览风景,赞美风景好,说风景如画。究竟作品像真的事物好呢,还是真的事物像作品好呢 用到文学批评上来,就作品说,究竟“逼真”好呢,还是“如画”好呢 还是两者都好呢 弄清这些问题,对掌握这两个批评标准是有帮助的。 先说逼真《水经注·沔水》:“有白马山,山石似马,望之逼真。”朱自清《论逼真与如画》里说:“这就牵连到这个‘真’字的意义了。这个‘真’固然指实物,可是一方面也是《老子》《庄子》里说的那个‘真’,就是自然,另一方面又包含谢赫的六法的第一项‘气韵生动’的意思,只有‘气韵生动’,才能自然,才是活的不是死的。死的山石像活的白马,有生气,有生意,所以优美。‘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逼真的好处是有生气,有生意,是活的,所以光求外形相似是不够的。苏轼《书鄢陵主主簿所画折枝》:“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就是光求外形相像,只是儿童的见识;好的画,要把东西写活,要传神.这才是逼真的要求。 再说如画,画是艺术品,艺术品是从生活中来的,但它又和生活不一样,它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那么说风景如画,就是说艺术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比起普通的风景来具有典型性。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因此就文学作品来说,写得逼真,同真的一样,把人和物写活,写得有生气;或写得如画,写得形象,有画意,而这形象要具有典型性,这都不容易。能做到这样,都成为好作品。 (摘编自周振甫《诗词例话》) 材料二: 诗中之画,不同于画中之画。画中之画,是静态的、刹那的,而诗以语言为媒介,是历时的、持续的。自古中外都有“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的说法,苏东坡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也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篮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里突出强调的是诗与画的共同性。本来这作为一种感彩很浓的赞美,很精辟,有其相对的正确性,但是作为一种理论,无疑有其片面性,因为其中忽略了不可忽略的差别。特别是这一段话经过长期传诵,抽去了具体所指的特殊对象,就变得越来越肤浅了。诗和画由于借助的工具不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这样大,又这样容易被人忽视,很值得思考。绝对地用画的优越来赞美诗的优越是一种盲从。明朝人张岱直接对苏东坡的这个议论提出异议:“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画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如李青莲《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何可画 王摩诘《山路》诗:‘蓝田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尚可入画;‘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则如何入画 ”张岱的观点接触到了艺术形式之间的矛盾,却未充分引起后人的注意。不同艺术形式间不同规范在西方也同样受到漠视,以至菜辛认为有必要写一本专门的理论著作《拉奥孔》来阐明诗与画的界限。莱辛发现同样以拉奥孔父子被毒蟒缠死为题材,古希腊雕像与古罗马维吉尔的史诗所表现的有很大不同。在维吉尔的史诗中,拉奥孔发出“可怕的哀号”,而在雕像中身体的痛苦冲淡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