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696179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课件(共24张PPT)(新高考人教版)板块九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81 礼治秩序与法治秩序——核心概念,理解迁移

日期:2024-11-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41861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高考,秩序,乡土中国,礼治,2024届,阅读
  • cover
(课件网) 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 板 块 九 礼治秩序与法治秩序 ———核心概念,理解迁移 学案81 复习任务 理解“礼治秩序”这一核心概念,并能够运用此概念分析社会现象。 知识图要 篇名 核心观点 关键概念 论证思路 《礼治秩序》 乡土社会既非法治社会,也非人治社会,而是礼治社会。 礼治秩序 先比较法治和人治的区别,再分析中国乡土社会礼治秩序的特色。 《无讼》 乡土社会以调解(教化)解决争端.反对诉讼。 无讼 首先比较城乡对诉讼态度的差异;其次分析礼治的最高境界是人人都守规矩,从而揭示乡土社会倡导“无讼”的原因;最后讨论引进司法制度给乡土社会带来的危害。 活动一 突破核心概念,理解基本内容 1.“人治”“法治”“礼治”三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请结合《礼治秩序》一章的内容,对此作简要概括。 答案 ①从所根据的规范看:“礼治”根据的是礼,“法治”根据的是法律,“人治”则凭借个人好恶。 ②从所用力量看:“礼治”依靠传统力量维持,“法治”“人治”则依靠国家力量维持。 ③“礼治”是乡土社会特色,“法治”是现代社会特征,“人治”则不可能发生。 2.费孝通在《礼治秩序》一章中,认为礼和法律有什么区别?请简要说明。 答案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 在《礼治秩序》一章中,作者认为礼与法律是有区别的。可以从对人的约束方式与违背规则的处罚方式的不同等方面进行概括。礼,人服礼是主动的;法,是从外部限制人的。违背礼法,要受到社会舆论和内心谴责;违背法律,要受到国家执法机关的惩罚。违法的人,有可能逃脱法律的制裁;违背礼法,是无法逃脱内心的惩罚的。 3.从《无讼》一章中看,“无讼”这一概念包含哪些内涵?在现代社会,“无讼”的观念还有没有价值? 答案 (1)“无讼”的内涵:①每个人自觉遵守规矩,从根本上避免发生纠纷; ②发生纠纷时利用传统伦理道德进行调解,而不用法律诉讼解决。 (2)“无讼”是在古代中国很有影响的法律诉讼观念,甚至时至今日还在广大的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着。它倡导道德,发扬传统,要求人们自我克制,相互礼让,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途径,所以“无讼”在任何时候都是有价值的。 活动二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请运用从《礼治秩序》《无讼》两章中学到的知识,为下面这副中国古代衙门的对联续写一个下联。 上联:为士,为农,有暇各勤尔业 下联:_____ 答案 (示例一)或工,或商,无事休进此门 (示例二)循礼,循俗,无讼人安其家 2.阅读下面的文字,试运用《礼治秩序》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材料所反映的“礼治”特征。 《白鹿原》第六章讲到,白鹿原上的“圣人”朱先生为白鹿村人拟出了“一个过日子的章法”,名为《乡约》,族长白嘉轩把它带回去后贴在祠堂的墙上,后来又将条文刻在青石上,镶在祠堂的正门两边,召集族人中十六岁以上的男子每日诵读学习。《乡约》以族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为宗旨,号召族人见善必行,闻过必改,克己修身,齐平其家,和睦乡里。白鹿村《乡约》还规定:“凡是违反《乡约》条文的事,由徐先生(学堂先生)记载下来,犯过三回者,按其情节轻重处罚。”处罚的方式包括罚跪、罚款、罚粮以及鞭抽板打。 答案 乡土社会是依靠“礼治”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