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745615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155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1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 cover
1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工业化的实施、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实施等;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学生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列宁、斯大林等人物的讨论,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列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时改变策略,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这种实事求是、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值得学习 【教学重点】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教学难点】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十月革命图片导入,十月革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经过三年国内战争巩固了政权,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就摆在了眼前。那么列宁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探索的?历史上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取得怎样的成就?苏联模式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影响?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新课。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2、出示问题探究,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列宁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时间、内容、特点、影响?(2)、斯大林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工业、农业方面分别实施了什么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给苏联带来了什么变化?(3)、苏联模式的形成标志、特点、评价分别是什么? 3、小组交流所学,展示解决的问题,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学习新课: 出示情景判断,引导学生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了解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战争结束,农民不再拥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衰退引发农民骚乱,引出问题探究一: 一: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 大屏幕出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时间、内容和作用,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大屏幕出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对比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对比识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总结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大屏幕出示有关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数据,学生研读材料,通过材料认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影响。 (过渡)大屏幕出示苏联的国旗和地图,讲述1922年苏联成立。1924年列宁逝世,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出示斯大林的愿望和斯大林的选择两段材料,引出问题探究二: 二、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 1、社会主义工业化: 大屏幕出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时间、措施、结果、特点和评价等问题,学生结合所学回答。 大屏幕出示一系列图片和材料,展示社会工业化的成就,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察图片、分析史料,了解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结合工业化建设成就,简评苏联工业化建设的作用。 2、农业集体化: 大屏幕出示农业集体化的背景、时间、措施、影响等问题,学生结合所学回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简述苏联农业集体化建设的概况,说明农业集体化的实施使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三:苏联模式形成 大屏幕出示苏联模式形成标志与特点,学生回答,强调新宪法颁布既标志苏联模式的建立,又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归纳总结:(1)背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建立标志: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些变化,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苏联模式的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大屏幕出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正确评价苏联模式,并说明其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