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773294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731897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1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观察七年级历史单元主题,你们能发现什么,哪一个词是核心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以来,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长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元朝疆域图(1330 年) 清朝疆域图(1820 年) 西汉疆域图 1.汉代:设 ,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2.元朝:在西藏设 ,由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正式成为行政区;在西域地区,设 等机构管理军政事务。 3.清朝:在西藏设置 和 管理西藏政教事务;在新疆地区设 管理新疆事务。 西域都护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北庭都元帅府 达赖、班禅 驻藏大臣 伊犁将军 观察图片,历代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1章 民族大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观察图片,中国的民族分布有何特点? ①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繁衍迁徙中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 ②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大边疆地区,面积广大,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综合各方面因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了历史和现实,国家和人民的最佳选择! (一)实施原因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前提 实施范围 核心 民族自治权包括: ①制定自治条例和和单行条例 ②安排管理地方经济 ③安排使用地方财政 ④依法组织地方的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⑤安排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事业 ⑥使用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发展历程 1949年 1954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共同纲领》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制度化、法制化 地位: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最早)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25日 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共同繁荣发展 第2章 民族大团结 二、共同繁荣发展 (一)背景: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①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 ②处于封建农奴制: ③处于奴隶制: 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 30多个民族,3000多万人口; 约400万人口 约100万人口 约60万人口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的四种经济形态: 二、共同繁荣发展 (一)背景: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牧民贝姆洪贞被砍掉左手 农奴布巴被挖去双眼 解放前的西藏: 二、共同繁荣发展 (一)背景: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新中国成立前的四川凉山:行走在山间的黑彝贵族 奴隶 二、共同繁荣发展 为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政治、经济、文化、国家战略……) 政治: 进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