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机械能 学科 物理 学段: 初中 年级 初二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其他参与者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卷网-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六章“功和能”中的内容。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机械能的知识,包含机械能概念、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及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在物理学中,机械能一个重要概念,是初中生学习能量的起点,对学生认识功、能量及学习其它能量有着不可替代的铺垫和引导作用;机械能知识在整章中是压轴的知识,是对本章知识的总结和提升,对于功、功率、功的原理和机械效率等知识,让学生的认识从力的角度提升到从能量这个新的角度,了解知识更加全面,更加透彻;同时机械能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生活和生产应用广泛,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能量,树立节能意识。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知道功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有关知识,还需要学生具有观察现象、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等物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机械能相关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具有初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但对机械能的概念、转化及功能关系没有正确认识,不清楚物体运动变化中机械能如何转化,更不了解做功过程和机械能转化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运用机械能知识分析能量转化需要多举实例并及时的针对性指导。本节课要以知识为载体,关注生活生产中的机械能转化,重视对分析能量转化的方法指导及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能的概念。 (2)能运用机械能知识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额问题。 (3)知道力对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现象———分析动能、势能变化———判断动能、势能的转化—判断力对物体做功”的分析能量转化过程,关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体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想方法的运用,会用物理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分析生活、生产事例的能量转化活动中,初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了解能量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生活中的节能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物理现象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分析复杂物理现象中的机械能转化。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引入机械能概念 观看实验:小球从斜面上滚下…… 思考问题:实验中存在哪些形式的能? 物理学中把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统称为机械能。 利用实验吸引学生关注,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入新的概念。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情境,突出主要特征,侧重概念的建构过程。 利用实验分析动能与重力势能相互转化 问题:有的同学还发现,小球在轨道斜面向下运动时,小球既有动能又有重力势能,此时小球的总机械能怎样计算呢? 把小球的这两种能量加在一起就得到它的总机械能。物体具有的总机械能就等于动能与势能之和。 问题:小球在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大小是一成不变的吗? 要想判断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就要知道他们的影响因素如何变化。 我们来回顾一下相关知识,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物体速度有关,且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物体被举得高度有关,且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与弹性物体发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