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05128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学课件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208997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3课,宋元,时期,科技,中外,交通
  • cover
(课件网)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代,已呈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发明时间、排版方式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和外传; 2、知道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情况; 3、学习古人不懈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发达的中外交通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 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1、背景: 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书,辽、宋、西夏、金时期进一步发展。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诞生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雕版印刷作品(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材料一: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的《大藏经》,耗时十二年、雕版十三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 材料二:一个版200个字,刻工已经成功的刻制了199个字模,即将大功告成,刻工很兴奋,结果最后了个字一激动刻坏了,导致前功尽弃。 弊端: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刷一种书籍;如果出错了,不易修改等等。 阅读材料,分析雕版印刷术有哪些弊端? 算一算:一个工人当时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同学们手中的历史教材共约12.6万字,同学们算一算,要制作一个历史书雕版,要多长时间呢? 2、活字印刷术: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发明: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毕昇 (970—1051) 胶泥刻字 烧制字模 排字固版 印刷拆版 ①流程: 你认为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新”在哪里? 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 , 变死版为活版。 优点: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活字印刷术: (2)发展: ①此后,又发明了木活字。 取材方便,成本不高 制造简单迅速 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 沾水后变形,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②元代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转轮排字法。 ③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转轮排字盘(示意模型) 王祯道:“以人寻字则难,以字就人则易。以此转轮之法,不劳力而坐致,字数取讫,又可铺还韵内,两得便也。”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活字印刷术: (3)传播: 13世纪,传入朝鲜 经过蒙古人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 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活字印刷术: 材料二:宋代印刷术普遍应用,大量图书得以刊印,进而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4)意义: ①加快图书普及,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 ②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 沈括是北宋杰出的科学家,他写的《梦溪笔谈》在我国科技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石油”就是他首先发现并命名的。他在这本书中记录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沈括(1031-1095) 材料一: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雕版 印刷术 泥活字 木活字 转轮 排字法 铜活字 隋唐时期 1048年 (北宋毕昇) 1314年 (元朝) 元朝王祯 小结 一、活字印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