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17711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训练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2004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八年级,危机,答案,训练,加剧,民族
  • cover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化起步始于1861年,先仅仅从技术方面学习西方,然后从政治上进行改革,最后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从技术层面学习西方指的是( ) A. 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2.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喊:“变亦变,不变亦变。”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百日维新 C. 义和团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3.下面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一部分人的天真想法。下列人物中具有这种想法的是( ) ①奕诉 ②张之洞 ③李鸿章 ④左宗棠 ⑤曾国藩 ⑥洪秀全 A. 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4.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这一结论说明的是( ) A. 《南京条约》的影响 B. 《辛丑条约》的影响 C. 《瑷珲条约》的影响 D. 《马关条约》的影响 5.中国“三军败绩”,在马关“割地求和”,颐和园内却“万寿无疆,普天同庆”。把这些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三军败绩”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清政府的不抵抗 B. 日本的强大 C. 中国人民的未觉醒 D. 清政府的腐朽 6.1894年12月20日,美国纽约的《世界报》用了两个版面的篇幅,刊登了一篇爆炸性的新闻报道,标题是《旅顺大屠杀》。新闻报道的“旅顺大屠杀”发生在( )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7.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很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从上述材料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A. 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B. 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 C. 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D. 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8.“百日维新成果”、“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改称北京大学”这些信息点共同指向( ) A. 清华大学 B. 京师同文馆 C. 京师大学堂 D. 黄埔军校 9.“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这一年是( ) A. 1840 B. 1856 C. 1900 D. 1931 10.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 A. 民族独立和富强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扶清灭洋 D. 建立社会主义 11.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则材料反映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2.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下列哪一项是对材料中“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评论(  ) A.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 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于是他组织参与了(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