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27601

高中化学(人教2019)必修二期末知识点复习7 实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9次 大小:53801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中,复习,化为,化学能,实验,知识点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化学(人教2019)必修二期末知识点复习7 实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一、实验探究题 1.(2023高一下·鞍山月考) (1)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Cu、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当电路中有0.2mol电子通过时,负极的质量减少   g。 ②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Mg、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时,该装置   (填“能”或“不能”)形成原电池,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指出正、负极:   。 (2)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表。 ①锌片上发生的电板反应为   ; ②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③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g,试计算: a.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 b.通过导线的电量   。(已知,电子电荷为) 【答案】(1);1.8;能;正极为镁,负极为铝 (2);;4.48L; 【知识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①由分析可知,该原电池中电极a为负极,电极b为正极,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当电路中有0.2mol电子通过时,负极的质量减少为×27g=1.8g。 ②由分析可知,该原电池中电极a为负极,电极b为正极。 (2)①由分析可知,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②由分析可知,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③根据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知,参加反应的n(Zn)=mol=0.2mol,则n(H2)=n(Zn)=0.2mol,所以标况下V(H2)=0.2×22.4L=4.48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所以通过导线的电量为0.4mol×6.02×1023mol-1×1.6×10-19C≈3.9×104C。 【分析】(1)①Al比Cu活泼,所以该原电池中,Al作负极,Cu作正极。 ②注意虽然Mg比Al活泼,但由于Mg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所以Al作负极,Mg作正极。 (2)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由于锌比银活泼,所以锌片作负极,银片作正极,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 2.某小组同学探究与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 资料:i.(黄色) ii.呈绿色(酸性条件下不稳定)、低浓度呈无色、MnS为肉色沉淀。 iii. 实验Ⅰ: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 (2)将固体a过滤、洗涤,放置在空气中,固体变为棕黑色。 ①甲同学认为固体a中除了MnS外,还有,依据的现象是   。 ②乙同学认为根据上述现象不能得出固体a中含有,应补充对比实验:   (填实验方案)。实验证实固体a中含有。 (3)固体b的主要成分是S。分析产生S的可能原因:   。 (4)经检验,固体c的主要成分是。 ①分析产生的可能原因:酸性条件下,将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5)②继续滴加酸性溶液,溶液变为紫红色,仍有棕黑色固体。 实验Ⅱ:改用未经酸化的溶液重复实验Ⅰ,产生棕黑色固体时溶液呈绿色。 分析实验Ⅰ未见绿色的原因:取少量实验Ⅱ的绿色溶液,滴加硫酸,溶液变为紫红色,产生棕黑色固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6)实验Ⅲ:向未经酸化的溶液中滴加少量,产生棕黑色沉淀并检测到。 检验的实验方案:   (填操作和现象)。注:该实验条件下,与不反应。 (7)综合上述实验,与溶液反应的产物与   等因素有关(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 (2)固体a放置在空气中变为棕黑色;将MnS放置在空气中,观察相同时间内是否变为棕黑色 (3)、、MnS被酸性溶液氧化生成S;在酸性条件下转化生成S (4) (5) (6)取少量反应后的上层溶液,加入(或)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沉淀中加过量盐酸,沉淀不溶解 (7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