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凤阳花鼓》是选自花城音乐-出卷网-三年级下册第四课多彩的乡音中的教学内容。歌曲为拍,前10个小节旋律优美抒情,后面部分则配以幽默风趣的衬词,具有浓郁的安徽花鼓的地方风格。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打花鼓、花鼓小锣,是安徽省地区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它流行于明清时期,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锣鼓相间,是根植于凤阳汉族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有凤阳“一绝”和“东方芭蕾”的美称,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教学重点 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凤阳花鼓》。 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的准确把握,学会用简单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方法 本节音乐课采用律动教学法、练习法、讲授法、谈话法、创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一体。本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凤阳花鼓、锣、三角铁、铃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让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随着音乐跟着老师动一动,老师怎么做,你们就怎么做,请起立。(播放《凤阳花鼓》民乐曲) 生:跟随教师做简单的律动。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们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愉快。 师: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它的名叫《凤阳花鼓》,凤阳是安徽省一座古色古香的城市,凤阳花鼓是流行在安徽省凤阳地区的一种汉族民间歌舞,最初是由姑姑和嫂嫂两人,一人击鼓,一人敲锣,口唱小调,边歌边舞的表演形式,有着东方芭蕾的美称,并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新课教学 模仿锣鼓声,为二声部合唱做准备 展示凤阳花鼓,感受音色,模仿鼓的节奏 师:今天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一件乐器,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展示凤阳花鼓) 生:这是一面鼓。 师:这个便是凤阳花鼓,又叫它双条鼓,因为它有两根又细又长的鼓槌。老师来敲一敲这面鼓,同学们听听它的音色如何? 生:音色清脆的。(教师引导说出音色) 师: 老师敲击鼓的节奏,同学们试着用“咚”将老师敲的节奏唱出来。(用凤阳花鼓敲击节奏 X—X—|X X X 0|) 生:用咚模仿鼓声的节奏。 师:这面鼓的鼓皮,很紧,它发出的声音很集中,这要求我们在演唱中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用集中的声音模仿鼓声) 生:加上敲鼓的动作,再次模仿。 师:有了节奏,我们为它加上音高,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的琴声。(教师弹奏 1—1—|5 6 1 0|) 生:带上欢快心情及动作演唱。 展示锣,感受锣的音色,将锣声加入到节奏中。 师:我们在庆祝喜庆节日时除了用到鼓,还会用到什么乐器? 生:锣。 师:今天老师把锣也带来了,你们听听锣的音色又是怎样的? 生:响亮。 师:那我们能不能用“锵”将锣的声音模仿出来,加入到刚才的旋律中,将最后一个鼓声“咚”变成锣声,来试一试。 生:积极配合老师。 师生配合演唱,为二声部合唱预备 师:老师有一首歌曲想与你们合作,同学们就用刚才那条旋律为我伴奏,你们先唱,听听老师是怎么与你们合作的。(师生配合完成歌曲的演唱,请学生评价歌曲合作的如何,引导学生注意声音的整齐与均衡。) 学唱歌曲《凤阳花鼓》 教师完整示范演唱。 师: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歌曲是凤阳花鼓中广为流传的一首,同学们喜欢它吗?生:喜欢。 师:让我们一起学唱这首歌曲吧。老师将歌曲给大家完整的演唱一遍。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生:高兴的,愉快的。 视唱乐谱 师:接下来老师将乐谱视唱一遍,同学们看着歌谱用简单的律动配合老 生:看着简谱,边听边做动作。 师:同学们能不能试着自己视唱乐谱? 生:尝试演唱。( 填词演唱 师:同学们,能不能将歌词填进去,跟着琴来试一试? 生:填词演唱。 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