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53808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教案(表格式)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91432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纲要,中外,必修,高中,2019
  • cover
课 题: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 通过示意图和图表,认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并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2. 通过对文字、图片等史料的呈现和解读教材,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体会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坚定我国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形成唯物史观。 3. 通过图片、数据等资料,了解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理解民族文化的价值和国家复兴的决心,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体悟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探究法、材料分析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 导入新 课 讲授新 课 课堂小结 教学任务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 从多角度了解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表现 了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表现和影响 师生活动 新中国成立七十二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新中国建设的道路充满艰难险阻,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跨越重重障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辉煌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证明东方巨龙已经开始腾飞,中华民族正在复兴。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该理论是全党全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邓小平理论 (1)形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2)被写入党章:中共十五大。 (3)意义: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形成: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写入党章:2002年中共十六大。 (3)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 科学发展观 (1)形成: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写入党章:2007年中共十七大。 (3)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 (2)写入党章:201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写入宪法: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 (4)地位: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经过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下,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