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62847

八年级历史下册 期末测试模拟试卷三(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4-06-2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8093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模拟试卷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下册 期末测试模拟试卷三 一、单选题(共25题;共50分) 1.学校每周都有一次升国旗仪式,每当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都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历史上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关联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统一 C.抗美援朝———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土地改革———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3. 1952年底,我国彻底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一现象出现的法律依据(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土地改革法大纲》 4.如表是1949-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情况。如表中农民货币收入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项目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收入 指数 收入 指数 收入 指数 收入 指数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 68.5 100.0 87.4 127.6 111.4 162.6 127.9 186.7 人均净货币(元) 14.9 100.0 18.7 125.5 23.6 158.4 26.8 179.8 A.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 B.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定 C.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大力援助 D.新中国的成立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5.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投资比例为58%,交通运输为19.2%,水利农林为7.6%,文教卫生为7.4%,其他为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约为1:7.9。这反映出“一五计划”期间(  ) A.农轻重比例协调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重点培养建设人才 D.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6.1956年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 A.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C.“一五”计划中的盲目跟风 D.反腐第一案中的毫不留情 7.下图中1961~1965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增长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抗美援朝战争进行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C.国家调整国民经济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8.《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见证了时代风云、书写了社会变迁,勾勒出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依据所学知识判断,196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标题应该为(  )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C.《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D.《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 9.1978年5 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人民思想得到解放 B.“左”的思想束缚亟待突破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10.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实行包干到户,当年就获得粮食丰收。当时农民中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这反映出此时我国(  ) A.农民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 C.农村改革中出现急躁冒进倾向 D.农村土地所有制变革势在必行 11.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