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66333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 专题四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知识脉络+课标要求+考点梳理+冲刺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5287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八年级,脉络,试题,冲刺,梳理,考点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历史期末复习专题四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知识脉络】 【课标要求】 1.历史解释:通过阅读教材,完成对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以及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 2.时空观念:历代中央政府与西藏、新疆与台湾的关系。 3.史料实证:通过史料研读,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4.家国情怀: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厚植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5.唯物史观: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考点清单】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依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2.地位: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3.概念: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4.确立: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 5.最早的自治区: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6.分布: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5个民族自治区, (30个)民族自治州, (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 , (70% )以上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 7.意意义: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 )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 ,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2.表现: (1)政治上: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经济上:采取许多(优惠政策) ,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3)文化上: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4)信仰与习惯: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5)西部大开发: 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覆 盖(5个)民族自治区、(27个 )民族自治州和(83个)民族自治县,还有3个民族自治州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 (6)青藏铁路通车: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 )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者:(邓小平)。 2.最早实现地区:(香港)。 3.基本内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方式长期不变。 4.历史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回归时间:中英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2.澳门回归时间: 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 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 (澳门特别行政区)。 3.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 (祖国统一) 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4.香港、澳门回归启示:香港、澳门自古是(中国的领土) ;"(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统一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趋势)。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 )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从( 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