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85427

三轮冲刺专题(0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试卷+解析)

日期:2024-06-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9551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国共,三轮,试卷,对立,作到,冲刺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中考历史三轮冲刺专题(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23 荆州模拟)1916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1918年《新青年》杂志全部采用白话文编写,1910﹣1920年间,有400多种用白话文编辑的报刊,到1922年全部小学教材都使用白话文。据此可知(  ) A.新思想已成为社会主流 B.民主与科学改变了黑暗的政治 C.新式教育已经全面确立 D.文学革命冲击了文言文的地位 2.(2023 太和县一模)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坚持“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非常决绝地反对中西文化的调和与折中。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 A.存在着非理性倾向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具有坚定的革命性 D.迎合了全面西化的时代潮流 3.(2023 新都区一模)鲁迅先生的笔锋素来犀利,他在一篇小说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先生笔下“吃人”的是(  ) A.封建礼教 B.帝国主义 C.西方文化 D.北洋军阀 4.(2023 苏州模拟)李超,广西人,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李超的家庭不支持她求学,因而她生活困难,患肺炎后无钱治疗,1919年8月病亡,李超死后,其家庭置之不理,指责她“至死不改,死有余辜”。但李超之死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北京教育界召开了李超的追悼大会,有1000多人参加,胡适、陈独秀等做了现场演说。李超之死引发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 A.民国以后社会风气的改良 B.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 C.北洋政府致力于男女平权 D.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残酷迫害 5.(2023 巧家县一模)如图所示事件首先发生在1919年的天安门广场。该历史事件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6.(2023 新华区模拟)李大钊说:“不止夺取山东的是我们的仇敌,这强盗世界中的一切强盗,秘密外交这一类的一切强盗行为,都是我们的仇敌啊!……我们的三大誓言是: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上述言论反映了当时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 A.德国强占了胶州湾 B.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C.袁世凯建立中华帝国 D.七七事变后民族危机严重 7.(2023 杏花岭区校级一模)有历史学家称赞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史实中,最能体现“群众运动”这一特点的是(  ) A.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 B.学生、工人、商人都纷纷参加斗争 C.后期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D.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8.(2023 金水区校级一模)习近平在某历史事件的纪念大会上说:“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对这一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 A.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开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C.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9.(2023 长垣市一模)观察如图地图,可得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是(  ) A.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传播 B.以刊物宣传为重要方式 C.传播范围已遍及全国各地 D.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10.(2023 尉氏县一模)下面三份杂志创办的共同目标是(  ) 杂志 创办时间 地点 杂志观点 《劳动界》 1920年8月 上海 工人在世界上已经是最苦的 《劳动者》 1920年10月 广州 要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 《劳动音》 192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