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34573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专题训练-成语填空(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7次 大小:233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专题
  • cover
成语填空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书法评论中的“骨气”,是指书家的精神风貌和品格操守,与书家的“魂”融为一 体。与其他书法家洋洋洒洒的评论不同,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则是 ① 。唐穆宗即 位后纵情享乐,荒废政事。有一次他请教柳公权如何运笔,柳公权借用书法的道理劝谏 道:“运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一心为国,不顾个人安危、不畏权贵的骨气,是对“心正则笔正”的绝佳注脚。 中国文人在书法中不断追求道劲有力的“骨气”之美。《祭侄文稿》是一篇祭文,作煮 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颜真卿为了纪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儿颜季明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当时情绪极度悲愤,故时见涂抹之迹,国耻家仇、民族大义流淌于 ② ,线条浑厚圆劲,力透纸外,结体俯仰变化很大,气势凛然。宋代书法家米芾评价颜真卿字“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我们从米芾的评论中可以读出 颜真卿的 ③ 。由此可见,书法之骨气,实乃中国人修身养性、仁者爱人、达兼穷善、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代名词。 1.请依次填写出文中横线内空缺的成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惯常的印象中,方言常常营造出浓郁的乡土氛围,承载着温暖的家长里短和丰富的风土人情,游子因方言对于乡土有 ① 的眷恋。然而今天,在流行语聚集的网络上,方言也突然散发出不小的“感染力”。年轻人中间,夹杂不同方言的聊天方式越来越流行;方言发音和用词的“土味”不仅不被避讳,反而博得了年轻人的青睐。带有方言特色的表达已成为当今“Z世代”日常社交中 ② 的部分。在虚拟空间和公共空间中勇于并勤于使用方言、背后是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某媒体在 2021 年面向高校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81%的人明确表示喜欢自己家乡的方言,76%的人会不自觉向身边人“安利”家乡话,近八成“Z 世代”表示愿意为家乡话代言。一句方言的身后是多少“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期待。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过去的 ③ 或坐拥“金山银山”,或发展特色产业,都成了丰衣足食的所在。家乡话的自信也因此底气十足了。更多人对方言的态度转变,可能意味着亿万人对祖籍、对人生来源的更坚定自信和更强烈认同。亿万人的“小家乡”汇成国人的“大家乡”,这份态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益处良多。 2.请依次填写出文中横线内空缺的成语。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央视网联合出品的新青年生活分享类节目《你好 生活》第三季于近日收官。这档节目主要面向年轻观众,既突出了青春视角,也营造出了一种难得的历史纵深感,是一个搭建起青年与历史对话桥梁的节目。 给人印象深刻的是第四期节目《泉源》。主持人和嘉宾在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梧桐 山,沿着红军曾经走过的路去寻找泉水源头。 一行人一边艰难地行进, 一边讲述着四渡赤 水的故事,感慨长征路上的 ① 。这次“饮水思源”之旅让观众再次感叹美好生活 从来不是“ ② ”的,而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蹚平了崎岖换来的,“就像我们喝到清凉的泉,别忘记,它一定有源”。 《你好生活》没有陷于琐碎的日常,而是以真实动人的故事、细致入微的生活片段,将 宏大的时代命题 ③ 。为民小学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是脱贫攻坚的生动答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输城区的北京怀柔山村,是乡村振兴的名片;散落在稻田间的一座座民宿,是生态优化孕育出的金果银果……正是时代发展,成就了当下的美好生活。 3.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田间劳作、烧火做饭、邻里互动……这些在农村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场景,在网上却吸引了成千上万人的围观,成就了一个个农村网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