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47315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5585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中考,历史
  • cover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0分) 1. 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骨耜和一个印有稻穗图案的稻穗纹陶盆,这印证了当时(  ) A. 制陶技术的发展 B. 原始农耕的出现 C. 过着群居生活 D. 骨耜大量使用 2. 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曰:“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曰:“一同天下。”韩非曰:“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儒家学说已成为统治思想 B. 诸子之间存在师承的关系 C. 统一成为诸子百家的共识 D. 诸子百家都认同民本思想 3. 沈约《宋书》记载“自晋氏流迁(317年),迄于太元(376-396年)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安定)如也。”作者认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  ) A. 江南地区政局相对稳定 B. 北方人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 C.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D. 统治者推行有力的发展政策 4.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都城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洛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 商鞅变法 B. 西域都护设立 C. 孝文帝改革 D. 唐蕃和亲 5. 如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③的突出特征是(  ) A.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 民族关系和商品经济空前发展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6. “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宋门权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早市、夜市昼夜相接,酒楼、茶馆、瓦子等错落有致。”材料反映的商业发展现象可能出现在(  ) A. 秦朝时的咸阳 B. 东汉时的洛阳 C. 唐朝时的长安 D. 南宋时的临安 7. 某著作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盐、制糖、制陶、榨油、造纸、冶铸、兵器、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该著作应该是指(  ) A. 《农政全书》 B. 《天工开物》 C. 《齐民要术》 D. 《本草纲目》 8. 秦朝三公九卿、西汉内外朝、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制、清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 A. 皇权不断加强 B. 思想控制的加强 C. 相权不断削弱 D. 中枢机构不断完善 9. 近代西方列强在一次打劫中国时,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结满果实的“晚清”大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材料中“被拾走的果子”最有可能指的是(  ) A. 洗劫焚毁皇家园林圆明园 B. 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 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 D. 抢夺福州船政局等中国近代企业 10. 《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指的是(  ) A. 中华民国创建 B. 北伐战争胜利 C. 抗日战争胜利 D. 重庆谈判成功 11. 据统计,淮海战役共筹运粮食9.6亿斤,其中山东4.52亿斤,占粮食总数的47%。战役实用粮4.3亿斤,其中山东2.5亿斤,占实用粮食总数的58.1%。前线军粮供应充足,支前民工功不可没。这充分说明(  ) A. 共产党经济实力优于国民党 B.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首战 C. 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保障 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2.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包产到户(分田到户)”(俗称“大包干”),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 A. 农业生产合作社 B. 人民公社化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互助组 13. 如图是小明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反映的主题是(  ) A. 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B.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 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 D. 祖国的统一大业完成 14. “在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