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956067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四课 小骆驼湘艺版

日期:2025-04-2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168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骆驼
  • cover
“小骆驼”教学解析 一、教学背景及目标分析 “小骆驼”是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的一节唱歌课。歌唱,是学生直接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表达情感的理想途径,是实现音乐教育目标的重要领域。《小骆驼》一课,则是以朴实、口语化的歌词,生动地描绘了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定而乐观的小骆驼形象。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能认识八分音符,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2、能学会唱歌曲《小骆驼》。 二、教学重难点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每节音乐课都有重、难点。一节音乐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对重、难点的把握和处理上。音乐课中的重、难点大体集中在节拍、节奏、音准、歌词处理、歌曲表现等方面。只有这些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快的解决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介入给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更能帮助我们轻松地解决较为棘手的教学重、难点问题。 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骆驼》;以及感受八休止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在老师看来,简单而枯燥的问题,如何才能给孩子们强烈而正确的感官刺激呢?这就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象、动画、影像于一体的教学辅助手段。《小骆驼》这节课,信息技术确实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我就本节课为例,就如何巧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总结如下。 三、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课题 我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出一部分骆驼生活环境的图片,通过讲授发生在沙漠一只小骆驼的故事,再配上恰当的音乐及解说,让学生很快被“沙漠之舟”———骆驼所吸引,并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来。 2、解决难点———八分休止符 这一环节,我利用PPT向学生展示出小骆驼在沙漠里行走留下的一串脚印,学生一看见脚印便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抓住学生这一心理,我立刻引导提问“让我们来听一听脚印上的声音,看谁能发现脚印里的小秘密?”,随即PPT便播放出脚印上的音符,细心的同学一下就发现了有的音符没有声音,这时,我马上提出没有发出声音的音符叫八分休止符,它就像马路上的红灯一样,遇到了就得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也正是多媒体的功劳,帮我轻松解决了教学难点。 3、学唱歌曲 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多媒体的加入,教师教得更轻松了,学生学得也更容易了,的确提高了教学效率。特别是对引导学生处理歌曲情感更为有效。例如:在教唱“走啊走,走啊走”这句时,我通过让学生观看骆驼在沙漠中行走的情景,并配上沙漠风暴的声音,同时提示沙漠环境恶劣,骆驼行走万分艰难,此时学生仿佛置于情景之中,很快便理解了。反之,如果只一味的对学生口述骆驼行走如何如何艰难,学生肯定觉得枯燥又无味。其实《小骆驼》整首歌曲的教学,我大都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唱歌曲的同时又能欣赏到绚丽的画面,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四、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本课是节唱歌课,在唱歌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唱歌,而且要教会他们演唱好歌曲。这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的关键所在,而现代教学媒体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则起着重要作用。在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后,还要引导学生处理歌曲情感。但是,如何处理歌曲情感呢?如果单靠老师讲解是非常抽象且枯燥无味的,学生也不易感受得了,这时就可以通过现代教学媒体运用录像并集视、听、唱于一体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把主要精力放在音乐表现上,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这样,就能促使学生从简单的练习起步,初步学会处理歌曲情感。因此,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小骆驼》歌曲教学时,根据歌曲的内容,我选取了相应的图片,并恰当地插入应景的音乐,使歌谱、声音、画面连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