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979577

第2课 变形的魅力 教案(表格式)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日期:2025-02-11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187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课,形的,魅力,教案,格式,美版
  • cover
授课人: 授课地点:四(1)班教室 课时: 1 课时 湘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 课题 《变形的魅力》 课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中变形创新手法的多样性;学习变形人物画。 过程和方法 使学生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其观察与创新思维的品质,发展期想象与个性化的创造的能力。 85%的学生能够画出在魔镜中的身影,体现个性和趣味性。15%的学生能够画出哈哈镜中的身影。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乐于创新、奇思妙想的情感。 重点 掌握哈哈镜的变形方法,进行人物变形绘画。 难点 进行变形绘画,因为学生的绘画水平及想象体验不同,所以如何体现个性和趣味性是比较困难的。 教法 观察法、讨论法、游戏法 学法指导 渗透式指导法 教具 PPT课件、画纸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2分钟 ) 激趣导入 看《青铜对话》的视频,走进变形的魅力之都 师:这个视频中出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 导出课题:变形的魅力(活动一)———哈哈镜中的变形。 新授 (10分钟) 自学指导:还有哪些神秘的变形现象? 玻璃墙映像 水中倒影 欣赏视频,感受变形的快乐。 看完视频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师:哈哈镜是怎么形成的? 生:哈哈镜是由其特殊的镜面成像造成的。 3.观察哈哈镜变形的现象,并总结其变形特点。 小结:第一幅图中整个人都扭曲了,看起来像水中的波纹,我们就叫他“波形变化”。第二幅图头和脚都变得很大,而腰变得很小,看起来像枕头,我们就叫它“枕形变化”。第三幅图中间很大,头和脚都小看起来像水桶,我们就叫它“桶形变化”。4.分析两个男孩的变形特点 左边的男孩头小脚小腰变粗 右边的男孩身体各部位大小没有变化,但是外形左右扭曲。 5.比较与分析大师作品 师:这有几幅美术作品,你知道他们分别用的是哪种变形方法? 出示爱德华 蒙克的作品《呐喊》。简要介绍该作品。 蒙克的《呐喊》中的人物身体各部位大小不变,但是外形左右扭曲,采用了扭曲的变形方式。 出示莫迪里阿尼的作品《珍妮》。简要介绍该作品。 莫迪里阿尼的《珍妮》中的人物头小脚小腰变粗,采用了拉伸的变形方式。 出示一幅枕形变化的油画图片。简要介绍该作品。 右边的这幅图中的人物头大脚大腰变细,采用了压缩的变形方式。 三:深入探讨:尝试画一画(5分钟) 观看视频,总结作画步骤 四、创作表现魔镜中的身影(20分钟)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品展评(5分钟) 1.自评:谁愿意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2.他评:你认为谁在哈哈镜中最快乐,最有趣? 3.教师总评,课堂小结。 六、拓展(3分钟) 变形还有一种用途,可以运用到动画片中来增加视觉效果。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关于变形的知识说出一些动画片的人物所运用的变形方法。 用视频导入《变形的魅力》的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观察三幅哈哈镜图片,讨论分析其变形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大师作品所采用的变形方法。 教师出示幻灯片 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观看视频,并总结作画步骤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作品 作业展示 以自评和学生互相评价为主,教师给与鼓励 作业 选择一种变形方式,在魔镜中画上你心中的身影 板书 第2课变形的魅力 向外拉伸 向内挤压 左右扭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